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往往依赖河流,视河流为主宰命运之神而顶礼膜拜。工业革命后,人类以河流的主人自居,肆意开发利用河流,遭到了河流的报复。今天,人们重新认识人与河流的关系,致力于追求人与河流的和谐。由此可见①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②实践具有目的性,认识的最终目的是形成理性认识③实践具有历史性,认识必然打上历史和时代的烙印④实践是有意识的活动,认识是促进实践发展的动力
2014年APE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峰会在北京召开,北京天空出现了罕见的蓝天白云。有人说,现在北京的蓝天是“APEC蓝”,美好而短暂,过了这一阵子就没有了。这意味着 ①意识对物质的反映 ②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③静止中包含着运动 ④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相结合
2015年1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中,习近平强调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世界观方法论,要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滋养,增强辩证思维战略思维能力,提高解决改革发展基本问题本领。习近平之所以强调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因为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注重提出问题的哲学②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注重解释世界的哲学③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注重增强实践本领的哲学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注重辩证思维的哲学
伴随着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会议周临近,北京及周边5省市采取的一系列措施逐渐显效,出现了“APEC蓝”。因此有人说:“随着现代科技发展,人们可以随心所欲的控制天气了”。从哲学角度看,这种观点A.错误,人类只能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客观世界B.正确,看到了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并在意识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C.错误,人们干预、影响天气否认了先有意识,后有物质D.正确,人们干预、影响天气承认了先有物质,后有意识
2014年9月,民政部表示,力争在2015年底前全面实现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真正脱钩,促进行业协会、商会成为独立运作的法人主体。社会组织去行政化①扩大政府管理权限,不利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②还原社会组织的独立和自主性,激发社会组织活力③利于简政放权,提高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④规范政府行政行为,提高了社会管理成本
2014年11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决定,将每年十二月四日定为国家宪法日。法治中国建设开启新的征程:设定国家宪法日是为了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加强宪法实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国家设立宪法日①是捍卫党、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根本举措 ②是增强法治观念、弘扬法治精神、夯实法治基础的有效途径 ③能确保政府决策内容符合宪法和法律的要求④能唤醒广大公众善于监督、敢于监督的法治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