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材料二:“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阅读材料一 后回答:(1)材料中的“外甥”指的是谁?(2分)(2)这是他给谁的上书?(2分)(3)他是在什么情况下说吐蕃与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的?(2分) (4)阅读材料二后回答:这句话是谁说的?(2分)
读图探究,回答问题。⑴看到图一、图二,你知道他们所在国家共同发动了哪场世界性战争?他们犯下了哪些滔天罪行?(各举一例即可,2分)⑵看到图一、图二后,你认为今天德、日两国领导人在对待战争态度上,谁是明智的?如果让你对他们说一句话,你会说些什么?⑶若近期日本又有官员去参拜靖国神社,假如你是国务院新闻发言人,对此事你将作如何评论?⑷经济发达的日本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一直在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企图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对此,你有何看法?
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资产阶级统治者纷纷寻找出路。下面是一组反映美国和日本这两个重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危机后一段历史的图片,请你观察图片后回答。
⑴为摆脱经济危机,美国和日本分别采取了什么对策?⑵在二战中,美国和日本分别属于哪个战争阵营?它们参与二战的结果怎样?⑶战后五六十年代的美国和日本经济都获得了持续、较快的发展。请简要分析美、日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共同原因。(回答一点即可,2分)⑷综合上述材料,你从美国和日本的这段历史中得到哪些启示?(可从美、日两国摆脱危机的对策、在二战中的结果和战后经济发展的原因等方面陈述)
某班同学开展“第二次世界大战”研究性学习,请你参与下列活动。【图说历史】⑴上图历史事件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影响是什么?【论从史出】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分析下表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史实,你能得出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影响的什么结论。史实 第二次世界大战有关数据
⑵第二次世界大战影响的结论: 。【历史启迪】注:慕尼黑会议助长了法西斯侵略的气焰,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雅尔塔会议协调了消灭法西斯的行动,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⑶你从图1或图2所示会议中得到的最主要的启迪是什么?
识图读图认真观察下侧示意图,然后回答问题:(1)有哪几个国家占领了德国?写出国名。 (2)四国占领区后来形成了两个国家,它们是 和 (3)“分区占领德国”的决定是哪次国际会议做出的决定? (4)这次国际会议还决定,在二战后成立一个国际性组织,这个国际性组织是目前最重要的国际组织,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共同进步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那么,这个国际性组织是: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自鸦片战争以来,近一两百年间东西方在思想文化领域不断碰撞,救亡图存和实现现代化成为近代中国人民奋斗的基本目标。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而我们不能只是仇恨和愤怒,我们不能狭隘地站在爱新觉罗家族政权的立场上,而是应该站在文明中国的立场上。“清代中国”需要改变,封闭和孤立的,腐朽和没落的,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戊戌变法,无论是辛亥革命,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无论是李鸿章,还是康有为,无论是孙中山,还是毛泽东,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新中国。——裴钰《改变中国》材料二:中国的启蒙运动具有与欧洲启蒙运动迥异的特点。如果说欧洲启蒙运动是一场以个性自由为鹄的人文启蒙运动,那么中国启蒙运动则是一场旨在国家富强的现代化启蒙运动。这是中西启蒙运动的最基本差异。关于启蒙与现代化的关系,西方与中国适成倒置:在欧洲,是由启蒙而现代化;在中国,则是为现代化而启蒙。欧洲由启蒙而现代化是一个水到渠成的文化和社会转型过程……中国启蒙运动则是救亡的现代化运动的步骤。——郑大华主编《民国思想史论》(1)根据材料一,指出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促使中国“内部改变”的重大运动。(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思想启蒙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导致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在“改变中国”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