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印巴冲突的回顾,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哪些启示?
有“世界历史库”之称的美国《时代》周刊,一直以其独特的报道风格和对中国发展及中美关系的关注,而受到世人的瞩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题后问题:材料一 1949年2月7日,毛泽东首次出现在美国《时代》周刊杂志封面上,图中毛泽东意气风发、踌躇满志。(1)据材料一,说明当时《时代》周刊为什么选择毛泽东为封面人物?(2分)你怎样理解图中的“民主统一”? (2分)其实现对中美关系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材料二 1950年12月11日《时代》周刊的封面(下图),标题是:RED CHINA'S MAO.周刊封面的基调为红色,在人物的周围还画有许多红色的蝗虫。(2)结合史实说明材料二中《时代》周刊的封面为什么要这样设计?(4分)材料三 1972年2月6日的期刊(下图),标题是: Nixon's China Odyssey.画面表现了尼克松与毛泽东、周恩来的见面,参观长城,以及观看歌舞表演。其中,Odyssey(旅行)在英文中是一个具有积极乐观含义的单词。(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4分)材料四 2005年6月,《时代》周刊以“中国的新革命”为题,用20多个版面做了一组有关中国崛起的特别报道,导语则为“中美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相互谅解才是出路”。(4)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中美关系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四中“导语”的认识。(4分)
历史反复证明,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对于中华民族的振兴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如今,国共合作、和平统一在海峡两岸的呼声更趋高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题后问题:材料一 中共中央再次郑重向全国宣告:一、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二、取消一切推翻国民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三、取消一切存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统一。四、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国共两党此次合作主要目的是什么? 这次合作取得了什么成效?材料二 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的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是中央与地方的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公布。但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那只能意味着中国还未独立,后患无穷。——邓小平《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2)在材料二中邓小平认为解决台湾问题的关键是什么?材料三 2005年4月29日,中国共产党总书记胡锦涛与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举行会谈。穿越60年历史,两党最高领导人的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胡锦涛总书记说:“从你们踏上内地的那一刻起,我们两党就共同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胡锦涛与连战会晤 胡锦涛同吴伯雄会谈2008年5月2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举行了会谈。胡锦涛强调,在国共两党和两岸同胞共同努力下,台湾局势发生了积极变化。两岸关系发展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这一局面来之不易,值得倍加珍惜。 材料四 2008年11月3日7日,海协会会长陈云林率七十四人的代表团访问了台湾,广受世界瞩目的历史性会晤——“陈江会”于11月4日胜利举行,并签署了航运、货运、海运、食品安全多项协议。陈云林与海基会会长江丙坤共同出席了两岸互赠珍稀动植物记者会,大陆赠送的是除了大熊猫“团团”、“圆圆”外,还有珙桐树,而台湾方面赠送的是长鬃山羊和梅花鹿。不断通过协商解决问题,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两岸关系发展的重要内容,这次两会在台北举行会谈,成为了两岸关系继续改善和发展的重要标志;协商进程的持续、成果的累积,将扩大两岸交往,增进双方互信,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迈入新的境界。(3)据材料三说明中国共产党对于台湾问题的政策主张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政策转变的标志是什么?结合所学分析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4)联系时代背景并结合材料三、四,分析海峡两岸一定能实现统一的主要条件有哪些?
阅读下列材料:(20分)200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周年,60个春秋弹指一挥间,中国经历了沧海桑田。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十一五”规划,富国强民的梦未变,远征不畏坎坷的决心未变。变化的,是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是我们党执政治国方略的日益完善,是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是民众生活的巨大改善。下面是中国青年报特别报道:《变迁:从“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
——引自中国青年报2006年3月20日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1)“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什么?“一五”计划的实施有何重大影响?(2)“二五”计划期间,“大跃进”为什么最终导致了“大倒退”? (3)“六五”计划期间,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采取的主要形式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分别是什么?此后我国的对外开放形成了怎样的格局? (4)“八五”计划期间,邓小平南巡讲话和中共十四大的召开主要解决了什么重大转变?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的历史意义如何?(5)“九五”期间召开的中共十五大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6)从上述材料中,你认为制定国家发展战略规划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荣氏家族,是以荣毅仁为代表的中国民族资本家族,在长达一个世纪的岁月中,荣氏家族都在中国经济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高德步评价说:“从近代开始,荣家三代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荣宗敬和荣德生兄弟创办的企业是中国民族企业的前驱;解放后,荣毅仁支持中国政府的三大改造,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后,荣家第三代荣智健等人对中国市场经济、新兴民族企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百度百科——荣氏家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应的问题:材料一 荣氏兄弟与其姑丈、辞官居于苏州家中的朱仲甫共同出资筹办保兴面粉厂。荣德生负责在无锡买地,荣宗敬负责向法国购买石磨,朱仲甫请好友、时任江苏省商务局局长的吴硕卿,直接禀明两江总督刘坤一。手续很快办妥,而且还获得了十年专利。准备动工之时,荣氏兄弟收到了县衙的通知,通知责令工厂迁址。原来,无锡绅士联名具告保兴面粉厂“擅将公田民地围入界内”,而且在古城边竖立烟囱,必将“破坏风水,有伤文风”。荣氏兄弟将详情申报商务局,并转呈总督府。不久,两江总督刘坤一传来批文:“士为四民之尊,立论尤当持平。烟囱即隔城垣,何谓文风有碍?该商将公田、民地围入界内,是否属实?由地方官查明,秉公办理。”经过查勘,“公地在附近则有之,恐不在内”。但士绅又以“烟囱树起,破坏风水”为由进行阻挠。知县孙襄臣仍坚持迁址,荣氏兄弟则继续施工。孙知县和常州府多次向上级部门禀告此事,而总督府的批文也前后下了七道。但无锡士绅还是不肯罢休,在第八次批文中,刘坤一写道:“知县办理无方,先行摘顶,以观后效。具呈阻挠人,查取职名,听候详参。着刻日详复!”——杨旭《荣氏兄弟》⑴根据材料一指出荣氏企业在创办初期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分析士绅反对荣氏兄弟创办保兴面粉厂的主要原因?材料二 保兴面粉厂在创办之初“……每包面粉总成本约1元2角。市面上洋粉每袋售价2元,从理论上说粉厂是有利可图的。然而,保兴用的是石磨,出不了一号粉,国产二号粉每包才售1元4角……平均每包只能赚1—2角,并无大利。而更要命的是,种种传言加上人们的保守思想作怪,由著名的拱北楼面馆率先表示:‘机器面粉不如土粉,不可用。’各家点心店闻声附和,保兴粉销路不畅,开工不足一月,已积粉数千包。只有麸皮倒还走俏,每担9角,农民在厂门口等着要。麸皮不是人吃的,不怕中毒。……打不开销路,保兴粉只得在干面行搀入土粉内出售,价格比土粉还贱。年终结账,虽未亏空,也无盈利,扯平。保兴苦苦经营了一年,只得暂时停机。”——杨旭《荣氏兄弟》(2)据材料二指出保兴面粉厂在创办之初,惨淡经营的原因。材料三:“为了打开销路,荣德生一面派人到本地各面馆、面店、点心店进行推销,实行先试用后付款的办法,并采取各种优惠条件来吸引消费者。另方面,他聘请王尧臣、王禹卿推销产品。王氏兄弟对北方的客帮极为稔熟,与营口、烟台、天津各帮坐庄也有交谊。经过王氏兄弟的努力,保兴面粉厂在北方打开了销路。这时,保兴厂更名为茂新厂。……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面粉在东北三省极为畅销,面粉价格也随之上涨。为抓住时机,扩大生产,荣氏兄弟向英国购买钢磨,改进生产设备,扩大了工厂的生产能力。茂新厂的面粉产量增至每天800包。同时,他们注意提高面粉质量,不收潮麦、坏麦,凡购进的小麦都要经过人工挑拣,而且包装美观”。—— 白寿彝《中国通史》(3)根据材料三,归纳保兴面粉厂经营状况好转的原因材料四:“1927年,……荣宗敬因抵制蒋介石政府强令摊派购买的‘二五库券’而遭到通缉。在国民党的压力下,荣宗敬被迫屈服,购下了摊派的‘库券’。但是,这时茂新、福新、申新总公司,由于国内捐税的繁重,以及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冲击,负债累累。到1934年,总公司资产总额为6800万元,负债却超过6300万元,致使大部分厂子被抵押了出去。”—— 白寿彝《中国通史》(4)据材料四指出影响荣氏企业发展的原因。材料五:1954年,荣毅仁率先向上海市政府提出将他的产业全部实行公私合营,这一举动为上海对私营工商业的改造工作起了积极带头作用,"红色资本家"的称呼由此而来。——《百度百科——荣氏家族》(5)结合材料五和所学知识说说荣氏家族企业发生了什么变化?材料六:1979年的中国百废待兴。邓小平找到荣毅仁,探讨在中国实行对外开放的一些问题......不久,他按国际惯例建立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荣毅仁、荣智健父子,一南一北,纵横商海,叱咤风云,财富神话再次震撼世人。荣氏家族在中国、在世界各地正续写着新的辉煌和传奇。——《荣氏家族百年神话》(6)结合材料六和所学知识分析,新时期荣氏企业在国内外再度辉煌的主要原因。
材料一: 跨国公司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有选择地向第三世界国家投资。贸易自由化所创造财富的70%被发达国家获得,占世界人口85%以上的100多个发展中国家只获得30%。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年增长速度每下降3%,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就有可能下降1%。发达国家占据着高层次的工业部门,而发展中国家拥有的工业部门的层次是比较低的。材料二: 据联合国跨国公司中心统计,目前世界有4500家跨国公司,这些跨国公司控制了全世界生产的40%、贸易的50%~60%、技术贸易的60%~70%、对外直接投资的90%、技术专制的80%。材料三: 中国某家用电器集团已在海外发展了60多个经销商,3600多个经销点,在海外设立成品生产工厂13个,在中国建工业园10个,产品批量出口到世界十大经济区域。材料四: 八国集团峰会在苏格兰首府爱丁堡市的格伦伊格尔斯庄园召开,迎接他们的除了格伦伊格尔斯美丽的风景之外,还有逐渐升级的抗议全球化的示威游行和暴力事件,全球化的反对者用树干堵塞了该镇的一座桥梁,还有人竖起了“G8无民主“的标语。反全球化者还声称要破坏这次峰会。(1)结合材料一、二,说明发达国家主导经济全球化的原因?(2)结合所学分析出现众多全球化反对者的原因。(3)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发展中国家应如何应对全球化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