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历史 / 试题详细
  • 更新 2022-09-03
  • 科目 历史
  • 题型 综合题
  • 难度 较难
  • 浏览 195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克已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论语·颜渊》
材料二 夫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五者修饬,……德施于方外,延及群生也。……国家将有失道之政,而天乃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万物皆有此理,理旨同出一源。……如为君须仁,为臣须敬,为子须孝,为父须慈,物物各具此理,而物物各异其用,然莫非一理之流行也。
——《朱子语类》卷18
材料四  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疾痛,无是非之心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王阳明《王文成公全书》
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孔子关于道德规范的核心思想。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董仲舒提出道德准则的出发点及根本目的。
(3)材料三中,朱熹对道德规范提出了什么新的见解?分析其产生的历史影响。
(4)据材料四概括“良知”的内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阳明提出的“致良知”的方法。
(5)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认识。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知识点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子曰:克已复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