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首上海的旧民谣,讲述了清朝260多年的大事,其中与戊戌政变有关的句子是( )
某民国杂志刊登了一则“小品”:法币(中国旧时政府法定货币)满地,深可没胫,行人往来践踏,绝无俯身拾之者,谓之“路不拾遗”。小品所反映的“路不拾遗”情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比较1872年一1892年和1895年一1913年中国境内近代工业统计资料,从中获得的有效信息是
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反思则是,为何学了西方仍然失败。”“第二次反思”开始于
“在最小的空间内用最简单的耕作方式养活尽可能多的人是中国的终极目标。为此,他们将土地分成小块,劳动者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比他的房子大不了多少倍的那块土地上面。”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在汉语中,“鼎”被作为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其形成至少应追溯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