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父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 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下列划线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何故深思高举 行为高出于世俗 | B.安能以身之察察皎洁的样子 |
C.新沐者必弹冠洗身 | D.鼓枻而去桨 |
下列划线的虚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
A.是以见放/安能以皓皓之白 |
B.葬于江鱼之腹中/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
C.何故至于斯/圣人不凝滞于物 |
D.渔父见而问之曰/渔父莞尔而笑 |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屈原的行为外貌描写,旨在表现屈原所处的黑暗环境,所遭受的困难挫折,为下文写屈原的守节不渝、清白终生张本铺垫。 |
B.“众人皆醉我独醒”中的“众人皆醉”比喻世道的黑暗和世人的昏聩,“我独醒”比喻屈原对个人命运认识的清醒。 |
C.渔父是一位遁世的隐者的形象,具有明哲保身、随遇而安的处世态度,他不愠不火,不强人所难,具有心平气和的超然心态。 |
D.文章采用了对比的方法有力的表现了屈原坚持理想,不惜舍生取义的生活中的强者的形象,人物形象在对比中显得更加鲜明突出。 |
翻译下列句子
(1)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2)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
推荐套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