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浙江某工艺品公司,由于产品技术含量不高、缺乏特色和金融危机的冲击,曾经濒临倒闭。2010年来,公司在员工中开展“厂兴我荣、厂衰我辱”教育的同时,创新经营理念,重视品牌建设,运用先进技术和工艺将文化与产品“嫁接”起来,结合百家姓、中国历史名著中的人物故事等创造性地开发出一系列新的工艺品,大大提高了品牌的知名度和产品的附加值。目前,该公司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达10%,产品远销欧美市场,企业前景一片光明。结合材料,阐述该公司的成功对低端制造业走出困境的启示。(10分)
2010年3月5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做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一是保持适度的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今年拟安排财政赤字105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8500亿元,继续代发地方债2000亿元并纳入地方财政预算。二是继续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促进扩大内需和经济结构调整。三是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有保有压,把钱花在刀刃上。继续向“三农”、民生、社会事业等领域倾斜,支持节能环保、自主创新和欠发达地区的建设。四是切实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增强内外部约束力,有效防范和化解潜在财政风险。同时,要依法加强税收征管和非税收入管理,严厉打击偷骗税行为,做到应收尽收。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回答:(1)材料体现了2010年我国将继续实施什么财政政策?(2)材料是怎样体现财政作用的?(3)上述措施体现了那些哲学道理?
材料一:2009年12月5日至7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10年要把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作为扩大内需,调整经济结构的重点,坚定不移加以推进,并明确提出了把就业、社会保障、教育、文化事业作为推进的重点。材料二:教育、医疗、住房、社保等是社会事业与人民幸福息息相关,切实改变我国目前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现象,积极出台新举措,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让人民生活得更加踏实,是我国政府的责任和使命。材料三:2008年,政府投入农业、教育、社保、医疗卫生等方面的开支大大增加,其中“三农”是2008年民生中投入最大的一笔,中央财政用于“三农”各项支出增长30%,增幅创历史新高;教育增幅最大为45.1%;全国财政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安排6684.33亿元,主要花在提高低保标准、养老金水平和促进就业三个方面。(1)结合材料,说明发展教育、社保、医疗、文化事业的经济学意义。(2)根据材料三,说明政府打造民生工程体现了财政的哪些作用?(3)运用政治常识有关知识,说明政府为什么要采取多项措施解决民生问题。
材料一:甲地三次产业产值比重表(%)
(1)根据上表,指出甲地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经济发展的特点。材料二:中国经济自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经济运行的深层次矛盾逐渐显露出来,尤其是经济结构不合理已制约了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不合理就是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目前我国第二产业的比重大于第三产业,并且在短时期内不会发生较大改变。但从长远来看,产业结构的发展趋势是第三产业的比重将逐步超过第二产业,因此,面对此发展趋势,我国要积极做好准备,通过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大力发展低耗能、低污染的新型环保产业,推进区域结构调整等措施,引导产业结构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2)如何引导产业结构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2009年12月7日~18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以下是这次会议期间的几个镜头:镜头一:在如何分摊削减温室气体排放、发达国家如何为发展中国家减排提供资金和技术帮助等关键性问题上,中国和美国这两个世界最大的碳排放国意见分歧很大,甚至可以说是针锋相对。中国政府主张,按照《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要求,发达国家应为发展中国家提供额外、充足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帮助后者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镜头二:位于丹麦中部的萨姆索岛(Samso)是丹麦应对气候变化的“示范岛”。岛上居民生活简单朴素,仍以农业为生。岛上耸立的风力发电机全面实现了供电的自给自足;秸秆供热工厂,满足了岛上二百多户家庭的供热需要。如今,气候变化已经深深影响到了萨姆索岛生活的方方面面。海平面上升,全球变暖,小岛的命运会不可避免地在大海中飘摇。镜头三:身为中国青年环保志愿者、哥本哈根会议气候使者,来自南开大学政治哲学专业的肖欣每天忙于参加各类组织的会议,并将自己在中国内陆地区采集的气候变化物证展示给参会人员。中国“环保名片”李冰冰也来到了哥本哈根,她给各国与会者带来了一份特别的礼物——手帕。手帕上画有很多中国特色的图案,代表了中国在环保方面的决心和行动。(1)运用政治生活分析说明中美在一些关键性问题上存在分歧的主要原因和中国政府的主张。(2)萨姆索岛居民的生活以及气候变化对该岛的影响对我们有何哲学启示。(3)请你评价环保志愿者的哥本哈根之行的文化意义。
就业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对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来说,就业问题就更加复杂。某校高三(1)班学生十分关心当前的就业问题,他们通过探究性学习活动,了解到当前就业的如下信息。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活动,并发表自己的看法。信息一: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坚持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扩大就业。引导和促进劳动密集型企业、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各种服务业加快发展,积极鼓励和支持劳动者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信息二:国务院及有关部门根据我国当前的就业形势,出台了一系列新的政策措施:如开辟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岗位,以优惠政策鼓励中小企业、非公有制企业更多地吸纳大学生,举办大型招聘活动,提供岗位信息,通过优惠政策、支持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建立就业创业见习基地提高职业技能。各项政策措施含金量之大、覆盖面之宽前所未有。信息三:据统计,2010年我国将有630万应届高校毕业生要找工作,2008年和2009年毕业的大学生分别还有150万和195万没有找到工作。大学生就业进入30年来最难时期。(1)根据信息一,有同学认为,只要政府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广辟就业途径,就能解决就业问题。请你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对此进行简要评析。(2)结合信息二,请你谈谈国务院出台促进就业的政策措施的哲学依据。(3)如果你是一名2010年应届高校毕业生,请根据信息三,运用矛盾分析法,谈谈你准备怎样实现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