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美国通过法案提高进口关税。这一行动引起连锁反应,各国纷纷调高关税。这反映了经济危机爆发后,西方国家( )。
推动表1所列国际组织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
发达国家经济高速增长造成的资源紧缺
新兴独立国家对不离的国际经秩序
经济全球化开始扩展到生产领域
经济区域集团化取得显著成就
1702年英国国王威廉二世去世,安妮女王继位,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安妮延误占多数席位的辉格党,于是解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这说明当时在英国( )
议会无权制裁国王
君主立宪制尚未完成
内阁制已基本确立
《权利法案》遭到破坏
德国文学家歌德说,罗马法"如同潜入水下的一只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更加饱满地重新出现",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罗马法( )
是近代欧洲大陆国家法律的基础
为欧洲近代社会确立了行为规范
所维护的民主制度历史影响深远
不断地改变了欧洲历史发展方向
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中所占的比重,由1937年的17.9%上升到52.8%,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 )
实现了与西方国家的正常化
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
推行了全方位的外交政策
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制裁
1943年8月,国民党颁布《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把"亲日派""长征时代""争取民主""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误名词",禁止刊载,这反映了国民党( )
努力缓和与其他党派的关系
竭力塑造战时政府的形象
与中共争夺抗战的领导权
力图维护一党专政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