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教育和学术理论的发展对社会发展有重要的影响。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探讨下列问题:
材料一 17、18世纪中国和西方具有代表性的科技人物及其主要成就
中 国 |
西 方 |
宋应星(1587-1661)编写了总结性的农业手工业科学技术巨著《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反对不切实际的科举之学,提倡有实用价值的学问。 |
牛顿(1643-1727)出版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提出了物体运动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等。充分展示了科学的巨大魅力,对以后的技术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理性主义的思想深入人心。 |
(1)依据上表分别说明17世纪中外科技成就的特点。并指出牛顿的科技成就对近代社会发展的主要影响。(2分)
材料二 现代学者在研究中国教育发展史时发现,中国历史上出现过众多教育家。其分布的时代相对集中,颇具特点。
时期 |
教育家人数 |
特点和地位 |
春秋 战国 |
5位 |
都是开宗立派的人物,不仅对后世的中国文化的影响巨大至深,而且在世界上也有极大影响。 |
两宋 时期 |
38位 |
人数众多,分为若干小群体和许多教育流派,许多教育家有突出的历史影响和显赫的历史地位。 |
清末 民初 |
228位 |
既有统治阶级中的开明人士,主张学习西方技艺;也有出身于士大夫阶层但实现了自我转变的代表人物,仿行西方宪政。既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也有早期的马克思主义知识份子。 |
——摘编自孙孔懿《试析中国历史上教育家涌现的三个高峰期》
(2)根据材料概括清末民初我国教育家队伍的特点。指出这一时期直接推动中国近代教育产生和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2分)
材料三 该表反映了1949年和1998年山东教育的相关信息。
|
学校数(单位:所) |
在校学生数(单位:万人) |
||||
小学 |
中学 |
高等学校 |
小学 |
中学 |
高等学校 |
|
1949年 |
27476 |
66 |
41 |
193 |
3.89 |
1.77 |
1998年 |
34480 |
4635 |
303(含民办高校) |
951 |
571.5 |
51.4 |
(3)据表格中的数据根据新中国成立以来山东教育的主要变化。(2分)变化的主要推动因素有哪些?
材料四 德国莱比锡大学建于1409年,初期开设的课程有神学、文科(语言)、法学、医科。以后逐渐增加,至19世纪开设了数学、天文学、哲学、逻辑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解剖学等几十个科目,并设立了研究院,鼓励科学研究。德国的其它大学也普遍发生了这样的变化。由于教育的高度发展,德国创造了19世纪末的奇迹。
(4)依据材料四归纳15至19世纪德国大学课程改革的趋势。19世纪末,德国在科技领域创造了哪些奇迹?(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