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共10分)如图,图片中的历史人物是我国古代的文化名人——孔子。他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中国人把他誉为“万世师表”。请回答下列问题:(1)他创立了什么学派(2)他在政治上的主张是什么?(3)你认为孔子作为一个大教育家,他在教育方面有什么贡献?(至少写出三项)(4)今天我们可以通过哪一部书籍来了解他的言论?(5)他的儒学思想对后世有什么影响?
近代中国、经济、政治、社会生活具有明显的近代化去世。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几年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纪念他在辛亥革命时期,领导人民推翻帝制.改成为等社会丰 ——毛泽东《纪念孙中山先生》 材料三 轮船、火车等新兴交通工具的实用,报刊传媒与近代出版业的蓬勃发展,剪发辫、改称谓等社会风尚的革新。……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 ——华东师大版《中国历史》八年级 (1)材料一中“轮船招商局”创办人是谁?请再举一家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大生纱厂”的创办人是谁?为挽回国家利益.发展工商业,他提出什么口号? (2)材料二中提及了孙中山先生的哪些 “丰功伟绩”? (3)从材料三中,列举“新兴交通工具”和“社会风尚的革新”的表现各一例。 近代中国出版业中,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是什么? (4)综上所述,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2012年11月8日,胡锦涛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九十多年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伟大胜利,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九十多年来”是从哪一年开始的,党的成立有何伟大的历史意义?(2)为了取得革命的胜利,中国共产党曾与国民党两次合作。这两次合作分别取得了什么重大成果?(3)革命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最终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这条正确的革命道路是什么?(4)1945年中共召开了七大,大会上通过的新党章明确规定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5))哪个历史事件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的南京国民党政权的垮台?(6)综合上述材料及问题,你有何感想?
阅读下列材料: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始于1861年。自此,中国的近代化运动,走过了自强、变法、革命和思想运动的历程。…… 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路程清晰在目,但留下的脚步并非一条直线。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观念层面,中国人每向前迈进一步,都异常艰难,但确是一种不断提高的过程。——摘自《深圳商报》2000年1月2日《世纪之交的回望与断想》请回答:(共10分)(1)文中所说的“自强”“变法”“革命”“思想运动”分别指什么历史事件? (2)在“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路程”中,哪些人物的思想认识分别达到了“器物层面”“制度层面”“思想层面”?(各举一例)(3)任选 “变法”“革命”“思想运动”中的任一个事件,分析它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材料一:鸦片“危害甚巨,法当从严”,若放任自流,数十年后“中国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人民痛感鸦片危害,强烈要求禁烟。材料二:北京西郊,青山绿水,风景优美。清朝几代帝王调集全国的能工巧匠,历时150年,在这里建造起中西结合、豪华壮观的皇家园林。这座皇家园林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洗劫一空(见下图)。材料三:钓鱼岛问题的由来始于近代史上日本对中国领土的侵略。1895年1月14日,日本政府不等战争结束便迫不及待地通过“内阁决议”,单方面决定将钓鱼岛划归日本。材料四:中国赔偿白银4.5亿两;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阅后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禁烟运动的领导人是谁?(2分)(2)标志着中国近代史开端的历史事件是什么?(2分)(3)根据材料二,这座皇家园林名称是什么?(4)追根溯源,根据材料三,钓鱼岛问题源于哪场战争?(2分)(5)材料四是哪一条约的内容?(2分)
材料分析题“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请回答:(1)“三年以来”,指什么时期以来?(2)“三十年以来”,主要指什么时期以来? 这一时期开始的标志性历史事件是什么?(3)“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指的是什么时期?这一时期开始的标志性历史事件是什么?从那时起,中国人民的内外敌人是谁?(4)毛泽东为此建筑物的题词是什么?(5)建此建筑物的目的是什么?它有何现实意义?(6)今天,我们青少年应当怎样纪念革命先烈、怎样继承革命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