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会(二)对于谭嗣同在戊戌变法失败后,没有到日本避难而最终遭杀身之祸一事,在明明和奇奇之间又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明明说:“谭嗣同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以唤起民族觉醒,很值得,他是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奇奇说:“唉!他也真是的。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逃走再说。坐在家时等人家来抓,真是太傻了!”你觉得明明和奇奇谁说的有道理?试说明理由。
下图是我们课本最后“中国历史大事年表”的一部分(1368—1840),请你按要求把相关大事的序号填到相应的问题后面。(1)属于政权更替(王朝兴或亡)的大事: (2)属于抗击外来侵略的大事: (3)属于平定国内叛乱的大事: (4)属于对外友好交往的大事: (5)表现了农民起义巨大力量的大事: (6)规定了中俄两国东段边界走向的大事:
诗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生活。写出下列诗歌中反映的基本史实。⑴“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⑵“日本晁衡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⑶“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⑷“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请仔细观看下图请回答:①这是哪个国际组织的旗帜?该组织成立于哪年?创始国有几个?②该组织的前身为1967年成立的什么组织?③1999年该组织发行的统一货币是什么?
读下图,回答问题:(1)、指出图中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名称。(2)、放弃“光荣孤立”政策,加入军事对抗集团的是那个国家?(1分)(3)、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造成了怎样的后果?
观察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图中A、B、C为三国中的哪三国?(2)其中A、B、C三国的建立者分别是谁?(3)其中发生在E的哪场战争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4)F在三国时期被称为夷州,它就是现今的什么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