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 材料二 1946年,美国制成第一台电子计算机,20世纪九十年代,计算机进入网络时代,国际互联网成为世界的通讯媒介。 请回答: (1)图一反映工业革命,它开始时间是什么?把人类带入了什么时代? (2)图二反映人类使用什么能源?这次科技革命诞生的交通工具现在主要使用的是哪两种? (3)材料二中反映了什么的广泛使用是这次科技革命的核心?人类由此进入了什么时代?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自2012年11月以来,多次在国内外不同场合阐述"中国梦"战略,被视为中共治国理政的新指导思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87年,在谈到中日关系时邓小平说:干对不起中国人民的事情,第一个要数日本。……日本是世界上欠中国的账最多的国家。 1989年,邓小平讲到历史上中国在列强压迫下遭受损害的情况时说:"得利最大的是沙俄,以后延续到苏联。" (1)运用所学知识,举例论证日本"欠中国的账最多"、俄国"得利最大"。 材料二 下面是《复兴之路》展览基本陈列"探求救亡图存的道路"中的几位人物图片: 图一 严复 图二 孙中山 图三 陈独秀 (2)假如你是博物馆的讲解员,请你向观众介绍其中一位历史人物的"中国梦"。 示例一:严复,中国近代的启蒙思想家。把西方进化论介绍到中国,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 材料三 《复兴之路》基本陈列第四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观察下列图片: 图一 农民入社报名大会 图二 手工行业申请入社 图三 天津盛锡福帽厂公私合营 (3)结合材料三说明,中国社会主义制度是如何确立的? 材料四 下列是《复兴之路》基本陈列第五部分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的相关资料图片: (4)1978年中国实现了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这里的转折是指什么? (5)综上所述,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共同的中国梦是什么?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汉朝之后的1000年,对中国人来说,是一个伟大的黄金时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材料一 唐朝被中国和西方许多历史学家称为最辉煌的朝代。对外国人来说,除蒙古人的元朝这段短暂的时期外,唐朝比其他任何时期都更加开放。世界上与唐朝交往的国家有七十多个。丝绸之路上和平的使团、商队络绎不绝。中国文化那时就传播到了东罗马帝国、阿拉伯国家,同时唐代的舞蹈、音乐、绘画、食品、服装、宗教也吸纳了外来文化的精华,将中华文明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依据材料一,从范围、内容、兼容等的角度概括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 耕田人与牧羊人的冲撞与交融 材料二 观点:暴力冲撞与和平交流是古代文明之间交往的主要方式。而暴力冲撞既有血与火的灾难,又在客观上起到了传播文化、扩展文明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的观点,把下面四个事件进行分类。 靖康之变 岳飞抗金 宋金和议 金朝变革女真习俗 和平交流: 暴力冲撞: 传统的儒家文明 材料三 中国文明的特点是统一和连续。……曾有许多游牧部族侵入中国,甚至还取某些王朝而代之;但是,不是中国人被迫接受入侵者的语言、习俗或畜牧经济,相反,是入侵者自己总是被迅速、完全地中国化。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材料三认为中华文明有何特点?据元明清时期的史实举一例说明"入侵者自己总是被迅速、完全地中国化"。 (4)与古代中国明显不同,古代地中海文明有何特点?
从17世纪到19世纪,通过革命或改革,欧洲主要国家资本主义制度得以确立。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利。…… (1)材料一出自于哪一部法律文件?这一法律文件的颁布,使英国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 材料二 我拯救了濒于夭折的革命;我把它从废墟上扶了起来,并把它光辉灿烂地展现给世界。在法国、在欧洲,我注入了新思想;这些新思想是不会消失的。 --拿破仑《给儿子的遗训》 (2)根据材料二指出,拿破仑为拯救"濒于夭折的革命"并"把它光辉灿烂地展现给世界"采取了哪些措施? 材料三 俄国解放农奴后,民众向沙皇欢呼 (3)你认为材料三反映的情形是否真实?并简要说明理由。
历史是一面多棱镜,从不同角度和截面折射出时代的印记。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歌词中的历史印记】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河西山冈万丈高,河东河北高粱熟了。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 (1)这首歌词创作于什么时期?作者是谁? [报刊中的历史印记] 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和《解放军报》发表题为《学好文件抓住纲》的社论。……指出"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的方针。 --摘自《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上册 (2)根据以上材料指出,"文革"结束后,在思想路线方面存在什么问题?这一问题是怎样解决的? [票证中的历史印记] 票证A 票证B (3)从票证A的使用和废止到票证B的出现,反映了我国经济体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图片中的历史印记] 图1 图2 (4)请围绕以上两幅图片,提炼一个主题并对该主题作简要说明。
海防事关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维系着国家的命脉,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国家的兴衰与荣辱,彰显着国家的实力和尊严。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夫制驭外夷者,……当缮舟舰,练水师,必使中国水师可以驶楼船于海外;可以战洋夷于海中。" --魏源《海国图志》 (1)根据材料一,指出魏源在"制驭外夷"方面的主要主张。(不得照抄原文) 材料二 御外之道,莫切于海防;海防之要,莫重于水师。 --《江苏巡抚吴元炳奏》(1874年) (2)与材料二中吴元炳"重于水师"的奏议相对应,清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三 甲午一役,威海水陆之防,既毁于日本……"东三省海防,奉天尤重。自日占旅,大、辽东半岛藩篱尽撤。" --摘自《清史稿》 (3)根据材料三,在"甲午一役"中,威海卫"水师""毁于日本"具体指什么事件?由"藩篱尽撤"你会想到近代中国怎样的海防现状? 材料四 经过六十年建设,海军已发展成为由水面舰艇、潜艇、航空兵、岸防和陆战力量等组成的综合性军种,按照近海防御、远海防卫的战略要求,……着眼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要求,全面提高战略威慑与反击能力、远海机动和近海综合作战能力、维护海洋权益和战略通道能力,海军发展成为兵种齐全、核常兼备的现代化军种,海军建设实现新的历史跨越。 --摘选自建国60年阅兵式解说词 (4)根据材料四,概括我国海军的特点。联系我国海军编队多次圆满完成远近海护渔护航任务以及"辽宁舰"航母正式列编的事实,你会得出什么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