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校初一(4)班拟举办一次以“__①___:反击外来侵略和加强民族团结”为主题的历史研究性学习活动。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参与策划。(1)根据下面图片和资料卡片的内容,请你在①处填写此次活动主题所处的历史时期。(0.5分)(2)如图,举办“反击外来侵略”图片展,请填写图片说明。 (1.5分)人物:__②__ 人物:__③__ 人物:康熙帝事迹:抗击倭寇 事迹:收复台湾 事迹:组织__④__自卫反击战(3)如图,开展“加强民族团结”专题讲座,请完成资料卡片。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材料二:“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请回答:(1)材料一是谁说的?他写的史学著作是什么?(2)材料二是这部著作编写的目的,“古”“今”分别指何时?“成一家之言”指的又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汉武雄国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剪伯赞材料二: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亡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汉书》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汉武”指谁?请举出能反映“长城万里遍烽烟”的一次重大战役名称。(2)两则材料盛赞了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有何作用?
读下图,回答问题请回答:(1)图中的工具是谁发明的?他是什么时候的人?(2)该项发明的主要用途是什么?
识读下图 图一:丝绸之路示意图图二:西汉疆域图请回答:(1)仔细阅读材料一,你能否将图中所标序号代表的丝绸之路经过地区名称填在 上。 ① ② ③ ④ ⑤ (2)对开通丝绸之路功劳最大的是谁?(3)对材料二中斜线覆盖区域,西汉政府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近代史上日本曾两次大规模侵略中国,观察下列反映中日关系的图片,结合图片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图一 图二(1)图一与哪次战争有关?这场战争的结果如何?它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2)图二反映的是哪次战争后的场景?这场战争的结果如何?它对中国又有何意义?(3)简要分析造成图一、图二两种不同场景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