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图是某地的气候资料,该地所在国家的人口数量为10.41亿,自然增长率为1.41%(2002年)。分析回答:(1)评价该地发展农业生产的气候条件。(2)判断该国人口增长的突出特点,并分析其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和不利影响。(3)根据气候和人口资料,说明该国为解决粮食问题应采取的有效措施。
读关于南非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28分)南非地理位置独特,国土面积约为122万平方千米。农业、渔业较为发达,但受自然地理因素影响明显,耕地的分布不平衡,农业生产地区差异大。(1)概述南非的海陆位置,并从航运角度分析其优劣。(7分)(2)分析南非西部、南部沿海成为世界著名渔场的优越条件。(7分)(3)依据世界农业地域类型划分,概述南非南端的甲地农业地域类型及其特征。(7分)(4)根据图文信息,归纳南非耕地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原因。(7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8分)材料一 下图为甲、乙两区域图。材料二 下表为甲、乙两地区气候资料表。
(1)甲、乙两地区同处在30°N附近,气候类型及特征有何差异?试分析其原因。(8分)(2)甲、乙两地区有共同的经济作物。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与乙地区相比,甲地区种植该经济作物的优势自然条件和限制性自然条件。(8分)(3)甲、乙两地区的石油工业发展现状存在哪些差异?原因何在?(12分)
西气东输三线工程于2012年10月16日开工,首次引入社会资本和民营资本参与建设,建成后每年可向沿线市场输送300亿立方米天然气。下图为西气东输一、二、三线工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28分)(1)西气东输管线支线经青海进入湖广地区的原因是什么?对青海的发展有何意义?(10分)(2)分析与第一条输气管线相比,第二条输气管线的优点。(8分)(3)除了从国外进口天然气外,解决我国能源短缺问题的措施还有哪些?(10分)
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28分)材料一 下面为某流域开发利用示意图和甲地气候资料图。材料二 下图示意甲地农村土地利用构成变化。材料三 丙地某中学地理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拟定了两个研究性课题,即“农村地区秸秆利用调查研究”和“本地区草原生态问题演变过程研究”。通过查找资料、实地考察得出如下信息:该地秸秆利用方式结构示意图(图1)和环境演变过程示意图(图2)。(1)分析材料一中河流下游区域发展农业生产应注意的问题。(5分)(2)10年来,甲地人们在土地资源利用方面进行了哪些调整?这些调整对河流水文特征有何影响?乙地若修建水电站,需要收集哪些资料?(6分)(3)上游地区水土流失对下游产生的影响是什么?简述上游地区的水土保持措施。(9分)(4)假如你是课题组成员,请据材料三信息回答:(8分)①从发展生态农业的角度,评价该地区的秸秆利用是否合理,并阐述理由。②运用整体性原理,描述该地草原生态环境的演变过程。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8分)(1)描述图示地区主要地形区的分布状况。(9分)(2)陕西洛川是我国苹果主产区之一,分析其优越的气候条件,并说出该区发展苹果种植业的环境效益。(10分)天津是我国重要的化工基地,近年来在传统化工的基础上逐渐向低能耗、高附加值的精细化工方向发展。(3)指出天津化工产业结构的变化,并简述产生这种变化的社会经济条件。(9分)解析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