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全世界60亿人同时数1 g水的分子个数,每人每小时可以数5000个,不间断地数,则完成任务所需时间最接近(阿伏加德罗常数NA取6×1023 mol-1)( )
如图所示,t=0时,质量为0.5kg的物体从光滑斜面上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经过B点后进入水平面(设经过B点前后速度大小不变),最后停在C点。测得每隔2s的三个时刻物体的瞬时速度记录在下表中,由此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重力加速度g=10m/s2)A. 物体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12m/s B.t=3s的时刻物体恰好经过B点C.t=10s的时刻恰好停在C点 D.A、B间的距离大于B、C间的距离
如图所示,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A,左侧是圆弧面,右侧是倾角为θ的斜面,一根轻绳跨过物体A顶点上的小滑轮,绳两端分别系有质量为m1、m2的小球,当两球静止时,小球m1与圆心连线跟水平方向的夹角也为θ,不计一切摩擦,则m1、m2之间的关系是 ( )
应用物理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可以使物理学习更加有趣和深入。例如平伸手掌托起物体,由静止开始竖直向上运动,直至将物体抛出。对此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一个物体沿直线运动,从t=0时刻开始,物体的-t的图象如图所示,图线与纵横坐标轴的交点分别为0.5 m/s和-1 s,由此可知( )
如图传送带以v1的速度匀速运动,物体以v2的速度从B点滑上传送带,已知A、B之间的传送带长度为L,物体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素为μ,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当v2>v1时,物体一定从左端离开传送带B.当v2>时,物体一定从左端离开传送带C.物体从右端B点离开传送带时的速度一定等于v1D.物体从右端B点离开传送带时的速度一定不会大于v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