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阅读
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孟子曰:“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若夫为不善,非才之罪也。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或相倍蓰①而无算者,不能尽其才者也。
(《孟子·告子上》)
孟子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孟子·尽心上》)
【注】 ①蓰:五倍。②蒸民:众民。③彝:常。
请选出下面对以上两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
A.孟子认为,人的本性就具备了仁义礼智的本质,“善”是“在我者”,而非“在外者”。 |
B.孟子认为,按人们的性情是能够为善的,而有的人变得不善,不是天生资质的罪过。 |
C.文中孟子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天性相差一倍、五倍甚至无数倍,这是不能充分表现自己的才能所致。 |
D.孟子所说的“在外者”指的是诸如功名之类身外之物,即便求之有道,毕竟受“命”的支配。 |
综合两段内容,请简要谈谈你对孟子所说的“求则得之,舍则失之”的理解。
推荐套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