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16所示是教材上研究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装置,ab是一段粗铜导线,通过导线连接灵敏电流计的两接线柱上,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操作,分析总结出了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请你回想你们当时在做这个实验时的情境,并参照下表示例,再写出其中两次实验操作及相应的实验现象:
一组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一侧,看到玻璃板后有蜡烛的像。 (1)此时用另一个完全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图甲)。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 (2)解决上面的问题后,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说明 . (3)图乙是他们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接下来他们的操作步骤是: ,分析之后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来 (4)小明在实验过程中,让玻璃板沿00'轴(玻璃板与桌面的接触部分)方向水平向右移动,结果他发现镜中的像相对于A______移动(选填“向右”、“向左”或“不”);他又将玻璃板绕00'轴转向自己,发现镜中的像______(选填“转向自己”、“转离自己”或“不动”). (5)在玻璃板的同一侧,该同学通过玻璃板看到了同一个蜡烛的两个像,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如果有厚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_ _的玻璃板做实验. (6)为了说明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应采取的具体操作步骤是__ _。
两个实验小组分别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和“烛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其中一个实验小组用左图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该装置存在的不足是 ;用右图探究“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采用水浴法加热的好处是 . (2)为减小误差,实验过程中宜选用较大的冰块还是较小的冰块? ; (3)改正实验后,两实验小组记录数据汇总如下表: 分析表格中的数据,你发现冰与蜡在熔化过程中的不同点是: .
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 (1)如图,是某同学选用温度计测小烧杯中水的初温的操作图,其中A是操作过程,B是读数过程. ①A图中操作的错误是 . ②B图读数中的错误是 . ③除了图中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 (2)该同学在做实验时,水的初温如图所示,其读数为________,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____。给水加热到水开始沸腾所用的时间过长,为了缩短实验时间,你觉得应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填一种方法即可). (3)图中(a)、(b)是某同学做观察水沸腾实验时看到气泡上升情况示意图,其中图_________一定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当水温升至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温,4min后水开始沸腾,接着又观察记录了6min,然后移开酒精灯,停止加热,沸腾停止,记录数据如下表:
该同学根据观察现象,分析数据,归纳有如下发现: ①水沸腾的时候,是在液体________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②从记录的数据看出,在某一次观察记录中有明显错误的是第______min时的数据. ③停止加热,沸腾停止,说明沸腾过程需要 (填“吸”或“放”)热.实验中你一定还有其他的发现,请写出其中任意一条:_______.
将一只闹钟放进密封的玻璃罩中,然后逐渐往外抽气,我们听到闹钟声越来越_______(强/弱).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_________________,但现有的抽气设备总是很难将玻璃罩内抽成真空状态,即实验无法达到绝对的真空.在这种情况下,你是怎样得出这一结论的( )
小林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的实验: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 。 (2)选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__关系。在玻璃板前面放置一支点燃的蜡烛A,再拿一支没有点燃的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蜡烛B跟蜡烛A的_____,说明像与物的大小 ; (3)若用光屏代替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观察光屏,将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蜡烛A的像,说明所成的是 像(选填“虚”或“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