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下图,某城市拟在A、B、C、D四地建火力发电厂、自来水厂、印染厂、服装厂,从经济效益、环境因素考虑,完成下列问题: (1)、自来水厂建在 处,理由是 。(2)、火力发电厂建在 处,理由是 。(3)、印染厂建在 处,理由是 。(4)、服装厂建在 处,理由是 。
读我国某河流(河段)流域示意图及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该河段水系流域面积约13万平方千米,流域内平均降水量为375.3毫米/年。历史上,这里曾经水草丰美、牲畜兴旺,现在该地不仅为重要的农业区,同时矿产也得到进一步开发。近20年以来,该河流多次出现断流现象。材料二A城市水文站的河流断流统计
(1)根据材料,简要说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该河上游来水量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原因。(2)该河段断流现象的延续将会使该流域出现许多生态和社会问题,请提出解决该河段断流现象的一些具体措施。(3)据图分析,近年来该流域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简析该问题产生的原因。
读图并分析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世界局部地区图。材枓二 甲国铝土资源缺乏,炼铝业生产却在该国冶金工业中占的比重最大。甲国是西欧最大的初级铝生产国,2001年产量为105万吨,所生产铝的80~90%出口。(1)简析甲、乙两地气候的差异及其成因。(2)炼铝业是 导向型工业,结合题中材料和所学地理知识,分析甲国发展炼铝业的区位优势。交通运输线的布局受经济、社会、人口和城市分布、技术、自然因素的影响和制约。(3)据图分析说明波的尼亚湾沿岸铁路、公路线布局的区位因素。
阅读下列有关江苏省城市化发展的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改革开放以前,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受严格的户籍制度影响,江苏省城市人口的增长主要来源于自然增长,城乡之间的人口流动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图1表示这一时期江苏省城市化进程。材料二:1978年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江苏省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最快、最具活力的省区之一。20世纪80年代苏南地区的乡镇企业迅猛发展,被誉为"苏南模式"。图20表示这一时期江苏省城市化进程。材料三:图21是20世纪末江苏省小城镇分布示意图。(1)改革开放后江苏省城市化发展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2)江苏省小城镇空间分布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苏南和苏北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差异是________________,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3)江苏省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对地理环境会产生哪些影响。(4)在江苏省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可采取哪些措施减轻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阅读下面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随着我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和人均寿命的延长,以及独生子女政策的持续,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控制,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的历史性转变,我国人口发展快速步入“后人口转变时期”,到2007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到1.53亿,占总人口的11.6%,我国的工业化进程还没有完成,老龄化就提前到来,可以说是“未富先老”。材料二(1)从图中看出,我国人口增长有三个明显的低谷,A低谷对应的时段是________。B低谷产生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2)材料一中提及“后人口转变时期”,这里的“后人口转变时期”是指________(人口增长模式),其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3)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通过研究我国人口发展现状后,提出了两个不同的解决人口问题的对策:观点一是继续维持我国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鼓励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另一观点则认为应适度放宽人口政策,一对夫妇可生两个孩子。你同意哪个观点,试说明理由。
气候变化、能源供应紧张、粮食短缺问题等等都是近年来世界关注的问题,根据下列所给资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11月29日至12月10日在墨西哥坎昆召开,中国有关部门近日宣布,中国已经提前完成“十一五”减排目标。这可以说是中国给本次大会带来的一份靓丽的礼物,这一主动减排的成绩单,也为得中国在本次气候大会上,抢得先机。材料二 乙醇汽油是一种由粮食及各种纤维加工成的乙醇和普通汽油按一定比例配备形成的新型替代能源。它可以有效改善油品的性能和质量,降低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材料三 2006年12月9日,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的“雪冠”在蓝天的映衬下清晰可见(下图左)。而2008年11月11日航拍的非洲第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峰顶,由冰川和积雪组成的白色雪冠已经所剩无几。 (1)影响乞力马扎罗山雪线高低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和________。(2)引起乞力马扎罗山冰川消失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3)分析气候、石油、粮食之间的关系,并写出甲乙方框所代表的内容。(4)乙醇汽油是否绿色燃料,人们看法不同,试评价大量使用乙醇汽油对社会经济和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5)近年来我国政府号召“节能减排”,请简要分析这一举措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