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小题。【双调】沉醉东风·维扬怀古①无名氏锦帆落天涯那答②,玉箫寒、江上谁家?空楼月惨凄,古殿风萧飒。梦儿中 一度繁华,满耳涛声起暮笳,再不见看花驻马。注:①维扬即扬州。②化用前人诗句,意为游船已落到天涯那边,旧王朝已消亡。那答即那边。“维扬”的今昔有什么不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玉箫寒、江上谁家?”一句中,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柳州开元寺夏雨吕本中风雨潇潇似晚秋,鸦归门掩伴僧幽。云深不见千岩秀,水涨初闻万壑流。钟唤梦回空怅望,人传书至竟沈浮。面如田字②非吾相,莫羡班超封列侯。【注释】①沈(沉)浮:遗失。 ②田字:六朝名将李安民“面方如田,封侯状也”。首联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颔联写“雨”却不着“雨”字,而句句突出“雨”意。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尾联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庆祝重阳节的活动多彩浪漫,像登高远眺、观赏菊花等,还为后人留下许多名句佳作,如我们熟悉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等。(1)材料所引诗句的作者是 ▲ ,他是唐代 ▲ 诗派的代表人物。(2)重阳节时,学校组织同学们进行了一次远足活动,请你以组织者的口吻拟写一段话,概括此次远足的意义,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40个字。___ ▲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1 )两首诗描写的都是 时刻的景色,都把 与 作为主要意象。(每空1分)( 2 )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并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浣溪沙王安石百亩中庭半是苔,门前白道水萦回。爱闲能有几人来?小院回廊春寂寂,山桃溪杏两三栽,为谁零落为谁开?王安石政治上受挫后归隐钟山,度过了生命中的最后十年,该词作于此期间。(1)请结合词的上片具体分析作者归隐后的境况。 (2)“山桃溪杏两三栽,为谁零落为谁开?”与姜夔的“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扬州慢》)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简要赏析。
阅读陆游的《鹊桥仙·夜闻杜鹃》,完成后面题目。 鹊桥仙·夜闻杜鹃 陆游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夜常啼杜鹃。 催成清泪,惊残①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②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注:①惊残:惊醒。②故山:即家乡。 (1)这首词“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晚连江风雨”描绘了怎样一种景象?诗人描绘此景的目的是什么? (2)词中“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夜常啼杜鹃”两句,采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