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图片是近代中国人根据当时的形势创作的宣传漫画:请回答:(1)上述宣传漫画大概创作于何时?(2)图片一反映了当时怎样的一种局势?(3)你如何理解图片二的内容?(4)图片三中的中华民国的“国”字写法是“□内一个民字”,这是当时民众的一个新创意,结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解释该字的含义。(5)上述宣传画体现了当时怎样的社会思潮或观念?
华盛顿、甘地、凯末尔都被本国人民尊为“国父”,三人都为国家独立进行了不懈努力。请回答下列问题:
乔治·华盛顿 圣雄甘地 土耳其国父凯末尔(1)三位“国父”在领导政治斗争的方式上各有什么特点?(2)三位“国父”努力的结果如何?主要原因是什么?
孙中山:“能统一全国人民便享福”。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分别评述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对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发展和巩固所作出的突出贡献(2)邓小平为实现中国统一提出了什么伟大构想。实施效果如何?
和谐社会是对某种以人为本的彼此合作宽容而没有冲突的社会形态的溢美称谓,也是人类社会一直竞逐不息的理想追求。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下右图的人物为建设理想社会提出了什么主张?这些主张对当时社会关系的认识有何明显缺陷?(2)民生问题是社会和诣的核心。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为解决民生问题提出了怎样的主张?其主张未能实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与古代先哲和孙中山相比,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的解决民生问题的主张有何显著不同?谈谈你对这种不同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911年)在长沙,我第一次看到报纸——《民力报》(注:应为《民立报》,作者系音译),那是一份民族革命的报纸,刊载着一个名叫黄兴的湖南人领导的广州反清起义和七十二烈士殉难的消息。我深受这篇报道的感动,发现《民力报》充满了激动人心的材料。这份报纸是于右任主编的,他后来成为国民党的一个有名的领导人。这个时候,我也听说了孙中山这个人和同盟会的纲领。当时全国处于第一次革命的前夜。我激动之下写了一篇文章贴在学堂的墙上。这是我第一次发表政见,思想还有些糊涂。我还没有放弃我对康有为、梁启超的钦佩。我并不清楚他们之间的差别。所以我在文章里提出,把孙中山从日本请回来当新政府的总统,康有为当国务总理,梁启超当外交部长!————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毛泽东自述》(1936年6月毛泽东接受斯诺采访时自述)材料二 下图为1911年8月1日《民立报》的影印件,记有“七十二烈士”的报道。请回答:(1)材料一中“第一次革命”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其性质如何?(2)毛泽东在“第一次发表政见”时赞成在中国实行什么政体?(3)毛泽东为什么说自己当时“思想还有些糊涂”?康、梁与孙中山及毛泽东三者所走的救国道路有何不同?(4)材料一作为口述史料,应用于历史研究有何局限?材料二是原始史料,如果利用这两种是史料来研究毛泽东思想发展历程,你有何看法?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中国革命已经十三年,现在得到的结果,徒有民国之年号,没有民国之事实……所以革命事业,就是救国救民。我一生革命,便是担负这种责任。”——摘自1924年孙中山在黄埔军校的演讲材料二 “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题))1924年1月材料三 甘地认为:“使印度贫困的那是机器。”“机器……代表一种大罪恶。”“印度的仇敌……是西方的物质文明!” 一一王春良《世界现代史诸问题》材料四 (甘地)“崇尚以纺车为代表的农村经济,它不仅将纺车看成一种物质武器,而且看成对抗西方文明的精神武器……只有用以手纺车为标志的农村工业代替集权化的城市大工业,才能避免竞争和剥削,消灭失业和贫富差别,过简朴宁静的生活,而实现非暴力的社会理想。”——《尼赫鲁与甘地在未来社会设想方面的分歧》请回答:(1)如何理解材料一中提及的“只有民国之年号,没有民国之事实”(1分)?材料二中“早六年革命”指哪次革命?(1分)在这“十三年”中孙中山为了维护民主共和进行了哪些重大斗争?(2)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甘地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述孙中山与甘地领导的民主革命斗争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4)某历史兴趣小组想对孙中山和甘地作一个专题性研究,请帮他们列出一个适当的专题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