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苏争霸中,双方互有攻守,决定其攻守策略改变的主要原因是 ( )
二战后存在两种比较突出的现象,一是各类经济组织(如欧盟、亚太经合组织等)举行与经济有关的峰会(如G20峰会)大大增加,二是军事冲突此起彼伏(如伊拉克战争、利比亚战争等)。对此现象理解有误的是
2011年国际关系领域出现了阿拉伯之春(中东乱局)、伦敦之夏(社会骚乱)、华盛顿之秋(“占领华尔街”)、平壤之冬(金正日逝世)等重大事件口这些事件的背后反映出当今的世界形势呈现
有学者指出:“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为国际力量的对比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扩大起来的其他中心力量的挑战”。对于该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
2011年5月1日深夜,“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登在巴基斯坦被美军击毙。许多国家发表声明,对此表示支持,并强调世界各国应共同打击恐怖主义。由此可以看出①反恐斗争有赖于国际社会的合作 ②恐怖主义成为全球化的主要障碍③恐怖主义滋生的土壤由此被铲除 ④恐怖主义依然是国际社会的公敌
2011年2月,在巴西、德国、印度和日本谋求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问题上,各常任理事国态度不一,美国坚决反对德国“入常”但支持日本;而中国则坚决反对日本“入常”。四国“入常”及各常任理事国的不同态度反映了①国家利益决定外交政策 ②意识形态决定国家关系 ③经济地位影响政治地位 ④联合国成为谋取利益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