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民族英雄林则徐的这一诗句,不仅激励了几代中国人抗击外国侵略、维护民族利益的斗争精神,而且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仍是宝贵的精神财富。这句诗体现的人生价值观是① 人生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② 有价值的人生不应考虑个人利益 ③ 对社会的贡献大小决定了人生价值的高低 ④ 对一个人的评价主要看他的精神贡献
起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化,之所以虽历经沧桑,却犹如浩浩荡荡的黄河、长江奔流不息,始终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限的魅力。除了其蕴涵着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还主要得益于( )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因为 ( )①西方敌对势力以各种手段和方式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战略 ②顶住霸权主义的种种压力、抵制外来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的需要 ③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要求 ④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民族精神与民族素质之间的关系是 ( )
长期以来,在“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鼓舞下,中华民族形成了积极进取的开拓精神、不畏强敌的斗争精神,显示出“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坚强意志。在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正是凭着坚不可摧的民族意志,坚持了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洗雪了百年国耻,振奋了民族精神。八年艰苦抗战,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 ( )
英国现代哲学家罗素说过:“如果世界上有‘骄傲到不肯打仗’的民族,那么这个民族就是中国。中国人天生的态度就是宽容和友好,以礼待人并希望得到回报。假如中国人愿意的话,他们的国家是最强大的国家,但他们希望的只是自由而不是支配。”这主要表明( ) ①中华民族以热爱和平、睦邻友好、崇尚交流著称于世,以“礼仪之邦”享誉于史 ②中华民族“以和为贵”的思想,崇尚团结、热爱和平、宽容豁达的精神受到世界的尊崇 ③中国的强大有利于世界和平,而不是威胁世界和平 ④中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