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2011年7月23日,广东省委、省政府印发的《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年)》指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国内文化竞争和丈化与经济加速融合发展的新趋势,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文化建设在凝聚民族精神、提升公民素养、促进社会和谐、推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简要分析广东政府打造文化强省的理论依据。
一个民族在灾难中失去的,必将以民族的进步获得补偿。中华民族历来具有在艰难困苦中不屈不挠、团结奋战的光荣传统。不论多大的灾难,都压不弯她挺拔的脊梁。1998年抗洪抢险,几十万官兵民众同洪水展开殊死搏斗,形成了伟大的抗洪精神。2003年“非典”疫情蔓延,党和政府带领全国人民群防群控、共克时艰。2008年冰雪“封冻”半个中国,全国人民用爱心将冰雪融化。汶川、玉树特大地震撕裂了大地,全国人民心手相连,奋力救灾,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饶,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灾难考验了中华民族,也冶炼了中华民族。“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运用《文化生活》知识,指出上述材料体现了什么精神?这种精神在中国人民战胜灾难的过程中起何作用?(6分)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未来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国很多企业面对低碳经济发展机遇摩拳擦掌,却面临资金、技术等困难。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成本高、周期长、见效慢,而且少数发达国家还垄断着低碳经济核心技术,不愿转让。为推动企业走低碳发展之路,国家强化了宏观政策支持,包括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落实研发投入低扣所得税政策,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鼓励国际合作等,从而坚定了企业发展的信心。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企业面对低碳经济发展趋势应怎样实现自身发展。(6分)
2009年10月1日,在首都各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大会上,国家主席胡锦涛主席发表重要讲话,回顾了新中国60年的发展历程。新中国60年的发展进程充分证明了什么?(4分)
2010年2月5日,中国外交部部长杨洁篪在第46届慕尼黑安全政策会议上指出,中国积极参与应对金融危机的国际合作,推动成立了1200亿美元的亚洲外汇储备库,中国免除了49个重债穷国和最不发达国家的债务,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的援助。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维和行动,累计向24项联合国维和行动派出上万人次。杨洁篪强调,中国发展了,对世界是机遇,而不是威胁;中国发展了,仍将坚持平等待人,绝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中国发展了,将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绝不会做损人利己、自私自利的事情。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我国的外交政策的?(12分)
2010年1月18日至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在北京举行。胡锦涛在会上指出,要大力保障民生,切实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继续实施“富民兴藏”战略,提高各族群众生活质量,把更多关怀和温暖送给广大农牧民和困难群众,着重解决他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农牧区条件艰苦、农牧民增收困难等问题。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党中央国务院切实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依据。(1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