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和2010年,中国连续两年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第一引擎。当我们驻足思考,蓦然发现,文化力成了民族、国家崛起和发展的原动力。中国在应对金融危机过程中选择的,正是传承了数千年的华夏传统文化。一句话:中国文化能走多远,中国就能走多远。这告诉我们 ①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②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③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现代化建设的中心任务 ④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步伐不断加快
“学如弓弩,才如箭镞。识以领之,方能中鹄(鹄(gǔ):箭靶的中心)。”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这一诗句,激励当代广大青年①通过优秀文化塑造精彩人生 ②积极主动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③通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 ④续写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近年来,某市通过加强群众自发文艺团队建设示范带动作用,一大批集思想性、艺术性、群众性、娱乐性为一体的大型文化活动纷纷涌现,公共文化之花绚丽绽放。这体现了①人民群众是文化发展的主体 ②人民在创造文化中享用文化③文化产业向创新要生产力 ④发展先进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每一个年代都有属于自己的语言,每一个语言都承载着一个时代群体的集体记忆。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流行语,浓缩了我国政策的变迁和百姓生活的喜怒哀乐,它们或转瞬即逝,或经久流传,或潜入到一个民族或国家的肌理,成为了社会发展的“体征”。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
“不明觉厉”“十动然拒”“喜大普奔”“细思恐极”“人艰不拆”……这些新词虽然令不少人一头雾水,却流行于网络。广州市某校同学为此展开辩论,论题是“正方:应限制网络语言;反方:应宽容网络语言”。下列观点正确且支持反方论题的是①网络新词代表了大众文化的发展方向 ②网络新词的流行有助于促进汉字的创新③网络语言适应了人们交流空间的多样需求 ④网络语言的流行不利于汉字使用的规范化
汉字是现今唯一能表意的文字,一点一横、一撇一捺,苍劲有力,尽显中华神韵,一笔一画都蕴藏着极为丰富的信息,字字都彰显久远与辉煌。今年全国政协会议,冯小刚委员提出了恢复一千个常用繁体字的议案。这表明①繁体字比简体字更能体现中华文化的独特性 ②文字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③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④文化的发展与继承是分不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