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段
比较文学“危机说”辨
比较文学“危机说”辨
从上述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比较文学的发生及其演化过程中出现的“危机说”乃至“死亡说”具有其必然的、深刻的内在与外在原因。那么,这“危机说”乃至“死亡说”对比较文学究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而我们又应该如何来看待比较文学的现状与未来呢?
事实上,比较文学的“危机说”乃至“死亡说”始终是与比较文学的发展壮大相同步、相生发的。从总体来看,比较文学尽管存在危机,但并没有死亡,反而呈现出不断扩张与发展之势。
事实上,那些指出比较文学存在“危机”的学者,并没有对比较文学完全失望,他们在指出问题的同时,也在为比较文学思考出路。韦勒克在批评法国学派褊狭的同时,提出了从平行的角度重视文学性与文学总体审美研究的新视野。看到比较文学由于理论研究的遮蔽而焦虑重重的伯恩海默提出了将比较文学的重心从文学研究转移到多元文化语境下的文化研究,让比较文学走向文化、走向全球的策略。那些认为比较文学已经“死亡”的学者其实也并不认为比较文学已经真正死亡,而是说,传统的比较文学,即所谓的影响研究、平行研究之类已经死亡,一种“新”的比较文学将会诞生。在巴斯奈特看来,这种新的比较文学是“翻译研究”;而在斯皮瓦克看来,这种新的研究则是在超越欧美中心主义并在全球背景下的跨文化研究与以语言为轴心的“地区研究”的结合。由此可见,即使在那些高唱“危机说”与“死亡说”的学者心目中,比较文学仍然是有前途、有希望的。目下,全球比较文学的发展态势,特别是东方以及南半球比较文学的繁荣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比较文学并没有死亡的事实。
当然,比较文学的“危机说”或“死亡说”也不尽然是危言耸听。它提示我们正视这一新兴学科存在的内在逻辑悖谬与在时移世易的大语境下它必将产生的变化。这样,我们才能审时度势,自觉地推动比较文学的健康发展。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比较文学的理念和方法已深入人心,系科建制已遍及世界,实现了全球化。 |
B.比较文学的理念和方法广泛传播被众人接受,与其自身的“危机”与“死亡”没有多大关系。 |
C.持比较文学“危机”与“死亡”观点的学者,其实并没有对比较文学完全失望。 |
D.比较文学的“危机说”和“死亡说”,也不全是危言耸听。 |
对“从比较文学的基地批发出来的种种后现代主义理论正源源不断地运往世界各地,运往不同的专业领域”这句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后现代主义理论的理论基础都源于比较文学的理念和方法。 |
B.比较思维的理念,跨界研究的方法,已为人文学科不同专业的研究者采纳。 |
C.比较文学的理念与方法,已成为人文与社会学中不同专业领域的共有资源。 |
D.比较文学的理念和方法,在全世界得到广泛传播,为众人所接受。 |
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整体看,比较文学在世界各领域不断扩张与发展,所以比较文学既没有存在危机,也不会“死亡”。 |
B.韦勒克等人提出的开拓比较文学研究新视野、转移比较文学重心的研究新策略以及给予比较文学新定位的新思路,为比较文学生存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
C.东方以及南半球比较文学的发展繁荣,说明比较文学依然有前途、有希望,并没有死亡。 |
D.审时度势,正视并解决比较文学学科存在的内在逻辑悖谬,并与时俱进地完善自身以适应时移世易的大语境,是自觉地推动比较文学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