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新变法运动时期,康有为主张“我朝变法,但采鉴日本”,是指在政治上实行
“布衣”是中国古代对平民百姓的称呼。西汉开国诸臣授官将相的绝大多数“起自布衣”,故称之为“布衣将相”,当时 “布”的主要材料是 ( )
南方之金属矿,与北方之煤矿同受欧战之影响,故湖南之锑,民国3年不过值200万余元至五、六年殆值千万。……所可惜者,南方金属各矿,开采均用土法,组织初无规模,成则互争,败则瓦解。故欧战既停,销路忽滞,改革无术,失败接踵,与北方之煤矿相较,然后知新旧之不能相容,土法之不易持久也。(摘自《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对此材料认识不正确的是 ( )
公元前445年,罗马废除了贵族与平民不能通婚的旧法:公元前367年,又以法律的形式授予平民与贵族分享公有土地的平等权利。对上述变化的理解正确的是①罗马调整相关法律条文的初衷是缓和社会矛盾 ②法律的调整实现了罗马贵族与平民权利的平等 ③法律的调整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平民的要求 ④法律的调整反映出维护社会成员的平等是罗马法的重要社会功能 ( )
“华表”,源于尧舜时期的“谤木”。相传尧舜时于交通要道竖立木牌,让人民在上面写谏言。《淮南子·主训术》记载:“尧置敢谏之鼓,舜立诽谤之木。”夏朝中期“谤木”的设置地点由交通要道移至宫室之旁。“谤木”几经变化,逐渐演变成“华表”,明永乐年间建于天安门,其含义也变成“华饰屋之外表”了。由“谤木”到“华表”的演变见证了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专制统治加强 C交通工具的发展 D生产工具的进步
《梦溪笔谈》记载:“皇佑(宋仁宗年号)二年,吴中大饥,殍殣枕路。是时范文正(范仲淹,字希文)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粮食),为术甚备……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于是诸寺工作鼎兴。”范仲淹的救灾措施的主要特点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