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语文 / 试题详细
  • 更新 2022-09-03
  • 科目 语文
  • 题型 文言文阅读
  • 难度 中等
  • 浏览 557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每小题3分,共9分)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及陈涉等起兵。良亦聚少年百余人,属沛公。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后与良俱南,攻下宛,西入武关。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叛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沛公引兵击秦军,大破之。遂北至蓝田,再战,秦兵竟败。遂至咸阳,秦王子婴降沛公。汉元年正月,沛公为汉王,王巴蜀。良因说汉王曰:“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行,烧绝栈道。后破项羽,大定天下,封功臣,乃封张良为留侯。上已封大功臣二十余人,其余日夜争功不决,未得行封。上在雒阳南宫,从复道望见诸将往往相与坐沙中语。上曰:“此何语?”留侯曰:“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上曰:“天下属安定,何故反乎?”留侯曰:“陛下起布衣,以引属取天下,今陛下为天子,而所封皆萧、曹故人所亲爱,而所诛者皆生平所仇怨。今军吏计功,以天下不足遍封,恐又见疑平生过失及诛,故即相聚谋反耳。”上乃忧曰:“为之奈何?”留侯曰:“上平生所憎,群臣所共知,谁最甚者?”上曰:雍齿与我故,数尝窘辱我。我欲杀之,为其功多,故不忍。”留侯曰“今急先封雍齿以示群臣,群臣见雍齿封,则人人自坚矣。”于是上乃置酒;封雍齿为什方侯。群臣罢酒,皆喜曰:“雍齿尚为侯,我属无患矣。”(选自《史记·留侯世家》,有删改)
注:①赤松子:传说中的仙人。
臣光曰:张良为高帝谋臣,委以心腹,宜其知无不言;安有闻诸将谋反,必待高帝目见偶语,然后乃言之邪!盖以高帝初得天下,数用爱憎行诛赏,或时害至公,群臣往往有觖望①自危之心,故良因事纳忠以变移帝意,使上无阿私之失,下无猜惧之谋,国家无虞,利及后世。若良者,可谓善谏矣。
(《资治通鉴·汉高帝六年》)
注:①觖望:因不满而怨恨。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沛公善之善:认为……好
B.秦将果畔畔:通“叛”背叛
C.秦兵竟败竟:最终
D.以固项王意固:固执

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同的一组是(      )

A.雍齿尚为侯,我属无患矣。吾属皆且为所虏。
B.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益为张旗帜诸山上。    燕王拜送书于庭。
D.良亦聚少年百余人。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下列对第二段文字中司马光一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借用张良劝谏高帝的故事,说明臣下对君主应及时进谏,不要拖延,否则就可能酿成更大的灾祸。
B.警示后世君主,在对臣下进行分封奖赏时,切勿因感情用事造成滥赏滥罚。
C.启发后世臣子,劝谏君主应注意把握时机和掌握分寸,这样会增加劝谏的成功率。
D.借用张良劝谏高帝的故事,说明国君无偏袒私情的过失,臣下无猜疑恐惧的念头,国家就会长治久安。

A类:翻译下列文言语句。(10分)
①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4分)

②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3分)

③上曰:“雍齿与我故,数尝窘辱我。我欲杀之,为其功多,故不忍。”
B类、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恐又见疑平生过失及诛,故即相聚谋反耳
②上曰:“雍齿与我故,数尝窘辱我。我欲杀之,为其功多,故不忍。”
③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每小题3分,共9分)留侯张良者,其先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