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被固定好的激光源L发射的一束激光照射到容器中的水平液面上,入射角为α?。这束激光经液面反射后,照射到光电转换器M的D1点上,光电转换器M能够将接收到的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从而指示出容器中液面的高度。经过一段时间后,如果光信号由D1点移至D2点,说明容器中的液面________了(填“升高”或“降低”)。此时的入射角_______?α(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小明做“估测大气压值”的实验.(1)在如图18甲、乙所示的装置中,小明不能采用 图的装置来估测大气压强(选填“甲”或“乙”).(2)实验步骤如下:
(3)思考并回答:①实验步骤A的目的是 .②指出以上实验步骤中的错误 .③由于注射器漏气会导致所测得的大气压值偏 (选填“大”或“小”).请你提出一种减少漏气的方法: .④用测得的物理量表示大气压强的表达式p= .
小华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小石块的密度.她在调节天平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右侧,如图11甲所示.为使天平横梁水平平衡,她应将平衡螺母向 端调.然后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小石块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质量、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乙所示,用量筒测量小石块的体积如丙所示,则小石块的密度是 kg/m3.
如图所示,是小光测定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实验电路图。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3.8V,估计小灯泡的阻值小于15Ω。 (1)小光同学连接电路时开关应该处于 状态,滑动变阻器应处于 状态。(2)实验中小光发现:小灯泡变亮时,电压表示数变小,造成的原因是 。(3)按照图甲正确连接电路后,继续进行实验,当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被测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功率为 W,电阻为 Ω。
下面是甲、乙两位同学设计的“测量食用油密度”的实验方案,请你完善他们的方案,并回答后面的问题:(1)甲方案:用调节好平衡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向烧杯内倒入适量食用油,再测出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m2,然后把烧杯内的食用油全部倒入量筒内,读出量筒内食用油的体积V1.其测得的食用油密度表达式是 ρ1油= .(2)乙方案:在烧杯内倒入适量的食用油,用调节好平衡的天平测出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m3,然后将烧杯内适量的食用油倒入量筒内,再测出烧杯和剩余食用油的总质量m4,读出量筒内食用油的体积V2.其测得的食用油密度表达式是 ρ2油= .(3)按实验方案 进行测量,实验误差可能小一些;如果选择另一种方案,测得的密度值要 (选填“偏大”、“偏小”),这是因为 .(4)如图所示是按乙方案进行实验的情况,请将实验的数据及测量结果填入下表中.
我们都做过“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图示为该实验的装置图.【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在距透镜10cm处,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可确定此凸透镜焦距约是10cm. 【评估实验的方案】方案甲:分别把点燃的蜡烛放在一倍焦距f和二倍焦距2f处,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观察并记录在屏上能否成像以及所成像的特点,分析总结得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方案乙:除甲中的做法外,还应该把蜡烛放在大于2f的某一位置,大于f小于2f的某一位置,观察并记录对应的成像情况,才能总结得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方案丙:把点燃的蜡烛从距凸透镜较远的位置逐渐移近,通过不断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观察并记录在屏上能否成像,以及所成像的特点,包括观察所成像随蜡烛位置变化而变化的趋势,尤其是在f和2f处所成像的情况,从而总结得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以上三种方案中,哪些是科学合理的: (甲/乙/丙)【解决实验中问题】(1)小莉同学做实验时,发现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偏高,如图所示,若要使烛焰成像在光屏中心,只调节烛焰,应将烛焰向 (上/下)调节。 (2)小丽同学做实验时,发现无论怎样调节光屏的位置,都不能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请你写出两种可能的原因: ① ,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