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如图18所示:(1)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 ▲ 调整(选填“上”或“下”);(2)实验过程中,当烛焰距凸透镜15cm时,移动光屏至某一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等大清晰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 cm;(3)接着使烛焰向左移动5cm,此时应该将光屏向 ▲ 移到某一位置(选填“左”或“右”),才能在屏上得到倒立、 ▲ 、清晰的实像(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
小芳同学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的实验中,得到下列两组数据: (1)分析表一的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电阻相同时,电流与电压成 比。 (2)分析表二的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电压相同时,电流与电阻成 比。
某小组的同学做“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实验,他们使用了如图所示的装置. (1)在设计实验方案时,需要确定以下控制的变量,你认为其中多余的是 __.
(2)加热到一定时刻,水开始沸腾,此时的温度如图丙所示,则水的沸点是 ℃,这表明实验时的大气压强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3)而另一种液体相应时刻并没有沸腾,但是温度计的示数比水温要高的多.请你就此现象进行分析,本实验的初步结论为: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__ _(选填 “相同”或“不同”). (4)本实验除了能够说明上述问题之外还能够说明许多问题请你写出其中的一个问题:_ 。
小雪和小红利用刻度尺、弹簧测力计、钩码等实验器材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一起组装好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分别记下了钩码和弹簧测力计的位置。 (1)由图可知拉力大小为 N。实验中弹簧测力计沿_______方向______移动15cm,则钩码上升的高度为 cm,已知每只钩码重1N,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测滑轮组机械效率可以少上述器材中的________这一实验器材。 (2)若小红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并由弹簧测力计读出拉力为0.9N,同时小雪用用刻度尺测出钩码提升的高度为0.1m,以上测量准确无误,其他被测物理量和计算的数据如表:小雪和小红测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大于100%,原因________________.(3)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际为 。
如图甲是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示意图. (1)该实验能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 的关系。 (2)该实验中物体的动能是指物体在 (选填“A”或“B”)位置时的动能,该动能是由 能转化而来的。 (3)若水平面绝对光滑,本实验 (能/不能)达到探究目的. (4)为了模拟研究汽车超速带来的安全隐患,某同学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探究实验:将A、B两个小球先后从同一装置,高分别为hA、hB的位置滚下(mA<mB,hA>hB),推动小木块运动一段距离后静止。根据sA>sB,证明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动能越大,汽车超速带来的安全隐患越大。小红认为他这样设计实验得出的结论有问题,理由是: 。
如图甲,在探究“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中: (1)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加入初温相同、 相同的水和煤油(ρ水>ρ煤油)。选用相同电加热器的目的是:使水和煤油在相同时间内 。 (2)根据图乙水和煤油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可判断出a物质是 ; 吸热能力强。 (3)本实验采用的主要物理研究方法是 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