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库区蓄水期间,文物工作者在库区的文物挖掘和搬迁工作中,一位工作者发现了一古代的小酒杯,空酒杯开口向上可以漂浮在水面。为了鉴别这个酒杯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工作者们欲测其密度。现手边可以被选用的器材只有一个带有刻度的玻璃杯(可当作量筒用,内径大于酒杯的口径)。亲爱的读者,你能帮他们完成这项任务吗?实验步骤: 密度表达式:
在研究光的折射时,小明知道了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水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小明想:光在其他透明介质的分界面发生折射时有什么规律呢?即什么条件下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什么条件下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为了研究这个问题,他在老师的指导下做了如下实验:让一激光手电筒射出的光束从水斜射入玻璃,再从玻璃依次斜射入冰、空气中,其光路如图1所示。然后老师又告诉他光在一些透明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如图2所示,试回答:(1)针对小明提出的问题,仔细观察图1中的光路,对照图2中的数据进行分析,你能得出什么结论?(2)根据你得出的结论,请在图3中画出光由玻璃斜射入酒精时,折射光线的大致位置。
小芳想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她找到了家里的如图所示的一些实验器材: (1)为了验证猜想,实验中她应该选择_______两只蜡烛,选 作为平面镜。(填写代表实验器材的字母) (2)选好器材后,她将器材按照如图甲所示位置摆放好,若将镜前蜡烛称为蜡烛A,镜后蜡烛称为蜡烛B,则小芳要想观察到蜡烛A所成的像,她应在蜡烛 (选填“A”或“B”)一侧观察. (3)实验中发现蜡烛通过镜面成两个像,原因是 。 (4)小芳对(3)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改进后重新开始实验,点燃蜡烛A,在玻璃板后面移动蜡烛B,直到与A的像完全重合,在这个过程中蜡烛B (选填“应该”和“不应该”)点燃,理由是 。 (5)移开蜡烛B,用白纸做屏幕放在该位置,直接观察白纸,发现白纸上没有蜡烛A的像,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选填“虚像”或“实像”). (6)如图乙是小芳的实验记录,通过分析发现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玻璃板垂直.她马上得出了结论: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关于平面镜成轴对称,你认为小芳实验的不足之处是 . (7)如图所示是从墙壁上的平面镜中观察到的时钟图,则当时的时间是 ( )
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小明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图中的光屏是一个可折转的硬纸板,此光屏在实验中的作用是:①利用光的________反射现象来显示光束路径;② . (2)小明在实验时,选择入射角分别为15o、30o、45o的三条光线进行实验,结果得到了不同的数据(见表格).经检查,三次实验中各角度的测量值都是准确的,但总结的规律却与反射定律相违背.你认为其中的原因应该是 . (3)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做“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时,甲、乙、丙三个实验小组的同学分别从图中A、B两套实验装置中任选一套来完成实验. (1)甲组同学从水温升高到90℃时开始记录数据,以后每隔1 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直到水沸腾5 min为止,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分析表中的数据可知,甲组同学选择的是_______ (A/B)套装置。 (2)乙、丙两组同学都选择了另外一套实验装置,这两组同学虽然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但水开始沸腾的时刻不同,他们绘制的沸腾图像如图C所示,得到a、b两种不同图像的原因是:水的_______不同. (3)实验后,甲组的同学对大家提出了这样的疑问:如果不对水加热,能让水重新沸腾吗?老师马上将一杯停止沸腾的水放进能抽气的密闭玻璃罩中,如图D所示,接通抽气机电源,随着玻璃罩中空气的抽出,热水居然沸腾起来.通过分析,同学们知道了发生此现象的原因是:抽气机抽气时,玻璃罩内的气压减小,水的沸点_______(升高/不变/降低),因此在不加热的情况下,水能重新沸腾. (4)水沸腾时产生大量气泡,在上升过程中气泡逐渐变 (填“大”或“小”),直至水面破裂。若此时移去酒精灯,发现水并没有立即停止沸腾,出现这个现象的原因是 。
小芳用如图a所示装置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试管受热均匀,而且萘的温度上升速度较 (选填“快”或“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2)除图a所示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火柴和 。 (3)萘加热一段时间后,可看到烧杯中有“白气”冒出,“白气”是 (填序号)。 A.水蒸气 B.小水珠 (4)图b是萘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大约持续了 分钟。 (5)为了更好地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可在图a所示的装置中适当进行一些改进,请写出改进的一条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