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诗歌是生活的审美超越
世纪以来的诗歌界一直是比较沉寂的。然而,“裸体诗朗诵”等事件的发生打破了诗歌界持续已久的沉寂状态,引发了人们对现代诗命运的又一次思考:诗歌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古人云:“诗言志。”就是说,诗歌是表达人们的内心情感的。诗歌中蕴含的内心情感绝不是诗人的任意发挥,而是从现实生活中得来的。尽管人们可能因为生活境遇的不同而对诗歌的本质有不同的理解,但是,只要是真正的诗人,他就无法拒绝现实生活在诗歌情绪生成中的决定意义。
虽然现实生活是诗歌情绪产生的基础,但这并不是说只要生活着就会有新的诗歌情绪产生。诗人的生活范围不应当只局限在个人的小圈子里,而应该面向广阔的社会生活,与普通大众生活在一起,进入到他们的精神世界里去。对于真正的诗人来说,生活与艺术是统一的,诗歌的情绪蕴藏在深厚的生活土壤中。诗人应当经常地问自己:“我被生活感动过吗?”如果生活感动了诗人,这表明诗人是在以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生活着,是在真正体验着普通大众的人生。只有生活在感动的世界里,诗人所获得的诗歌情绪才是真诚的,包含了人类普遍的精神追求,而不至于纯粹是一种封闭孤独的自我情绪的宣泄。
在现实生活中产生的情绪和感受并不能全部进入到诗歌的创作中。因为,文学的创作过程是一种审美选择的过程,是一种情绪升华的过程。诗歌的创作需要饱满的情感。没有丰富的情感就不会产生优美的诗篇。然而,进入诗歌中的情感必须是以真善美为核心的,诗人要在真善美的表达中“给人以力量,给人以希望,给人以美好的感受”。郭沫若、艾青、穆旦等现代诗人的诗歌之所以能够感动读者,就是因为他们作品中的情绪和感受是经过了诗人的审美超越的。这样说,并不是意味着个人的生存感受就没有价值。相反,那些在与普通大众相互交融的生活中产生的情绪体验往往是最接近真善美的,是最具有人文情怀和精神深度的。
诗歌创作中的审美超越不但是一个情感的把握过程,而且是一个语言的挑选过程。五四新文学革命以后,白话成为文学创作的主要工具,口语化成为现代汉诗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向。然而,现代汉诗的口语化并不是意味着语言的粗俗化。日常口语可以成为诗歌的语言,但是它必须是经过诗人的审美加工。现代汉诗的口语化不仅是诗歌语言的艺术化,而且也是诗人以诗意化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生活情感的审美化。卞之琳的《断章》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句:“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但是诗人却通过日常生活的语言和意象的排列与组合,表达了常人司空见惯却又难以言说的人生体验和情绪。
下列对“诗歌的本质”的理解,与原文观点不符的一项是( )
A.从古到今,人们都认为,诗歌在本质上是人的内心情感的表达。古人说“诗言 志”,就是这个道理。 |
B.人的内心情感来源于生活,诗人的现实生活在诗歌情绪的生成中起着决定性作 用,因此,诗歌在本质上就是现实生活的反映。 |
C.虽然诗歌的本质是人的内心情感的表达,但诗人要写出好诗,就必须面向广阔 的社会生活,进入到普通大众的精神世界里去。 |
D.诗歌在本质上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只要参加了丰富的现实生活,就一定会写出 |
内涵丰富的好诗。
下列表述,与原文意思不符的一项是( )
A.真正的诗人,尽管生活境遇不同,而且对诗歌的本质的理解可能也有不同,但 现实生活总是决定着他的诗歌情绪的生成。 |
B.真正的诗人应该以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生活着,他总是被生活所感动,因而获 得的诗歌情绪也总是真诚的。 |
C.因为文学的创作过程是一种审美选择的过程和情绪升华的过程,所以在现实生 活中产生的情绪和感受绝不能全部进入到诗歌的创作中。 |
D.现代汉诗的口语化并不是意味着语言的粗俗化,日常口语必须是经过诗人的审 |
美加工才可以成为诗歌的语言。
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要在诗歌的创作过程中完成审美超越,就应该对在现实生活中产生的情绪和感 受进行审美选择和情绪升华,让以真善美为核心的情感进入诗歌。 |
B.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生存感受是有价值的,那些在与普通大众相互交融的生活 中产生的情绪体验总是最接近真善美、最具有人文情怀和精神深度的。 |
C.诗人在完成诗歌创作中的审美超越时,正确地把握情感固然重要,但第一位的 工作还是要准确认真地选择语言。 |
D.要在诗歌创作中实现审美超越的关键,不是诗歌语言的艺术化,而是诗人以诗 |
意化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生活情感的审美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