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某实验小组要称量物体的质量,他们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时指针恰好指在分度标尺中线处,但发现游码停在 g 处。对这种情况,按照操作规范,称量前还应将游码放在称量标尺左端的处,并把横梁右边的平衡螺母向(填"左"或"右")调,直至指针重新指在分度标尺中线处。若不重新调平衡,用这样的天平直接称量物体质量,则被称物体的质量应等于称量读数(填"加上"或"减去")原游码对应的示数。
小明猜想水中加入别的物质后,一定会对水的凝固点产生影响,为了验证这一猜想,他将一些盐放入水中,并把盐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研究盐水的凝固过程.每隔一定时间,小明就观察盐水状态、测出温度,并将凝固过程记录的温度数据画成了凝固图象如图甲所示. ⑴从图甲中可以看出盐水凝固过程用了 min. ⑵从图甲中得到盐水在凝固时的温度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⑶凝固点为 ℃.实验验证了小明的猜想,因为与水相比,凝固点变 了.(选填“高”或“低”) ⑷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如图乙所示,试管中的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 (选填“变多”、“变少”或“不变”)
有4支相同材料相同厚度的玻璃量筒,其中a、b等高、等截面积;b、c等高,b的截面积小于c的截面积;c与d不等高,但截面积相同.各量筒内装有如图所示的水. 某同学根据所听音调的高低猜想气柱发声的频率可能与①气柱的长短有关; ②量筒的横截面积有关; ③水柱的长短有关. ⑴若探究“气柱愈长,发声的音调愈高”,应选量筒 (填字母代号) ⑵若选择的是量筒b、c,则探究的是猜想气柱发声频率与 的关系; ⑶若选择的是量筒 (填字母代号),则他们探究的是气柱发声频率与水柱长短的关系。
如图所示,在“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实验中,让小车每次从斜面顶端处由静止滑下,改变水平面的粗糙程度,测量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结果记录在下表中. (1)第三次实验中,小车在水平木板上滑行时的停止位置如图所示,读出小车在木板上滑行的距离并填在表中相应空格外. (2)分析表中内容可知: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力就越 ,小车前进的距离就越 . (3)根据实验结果推理可得:若接触面完全光滑,即水平方向不受外力作用,轨道足够长,小车将一直做 运动.可见,力不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力是改变物体 的原因.
小明同学利用A、B两物体、砝码、泡沫等器材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如图1所示. (1)实验中小明是通过观察 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 (2)比较甲、乙两图所示实验,能够得到的结论是 . (3)若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应通过比较图 所示实验. (4)小华同学实验时将物体B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如图2所示.他发现它们对泡沫的压力作用效果相同,由此他得出的结论是: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该结论 ( 正确、不正确 ),原因是 .
(6分)如图所示是小华“探究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操作过程,重12N的铁块和重3N的木块的大小、形状完全相同,木块表面比铁块表面粗糙。 (1)实验过程中,小华拉着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摩擦力的大小 (填“大于”、“等于”、“小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在乙图中和铁块一起匀速运动的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 N。 (2)比较甲、乙两图,可得到的结论是 。 (3)小华比较甲、丙两图,得出了“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的结论,你认为她的结论正确吗? ,理由是: 。 (4)实验中,如果小华先在竖直方向上对弹簧测力计调零,然后用弹簧测力计拉动物体在水平放置的长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测出的摩擦力 (填“大于”、“等于”、“小于”)实际摩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