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指数,是衡量人们对自身生存和发展善的感受和体现,即人们的幸福感的一种指数。2011年3月,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期间,“幸福”成为其中一大热词。提升居民幸福指数,走民生导向发展之路,让百姓共享更多发展成果,已成为共识。各地代表根据本省省情提出增进人民“幸福感”的具体做法,如:北京代表提出“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广东代表提出“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建设幸福广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知识分析各地代表根据本省省情提出增进人民“幸福感”的理由。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建国初期,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 "我国全部轻工业和重工业,都有约百分之七十在沿海,只有百分之三十在内地。这是历史上形成的一种不合理的状况。沿海的工业基地必须充分利用,但是,为了平衡工业发展的布局,内地工业必须大力发展。" 运用毛泽东关于沿海工业与内地工业之间关系的观点,说明应如何促进当前我国的区域协调发展。
2011年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是"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为唤起公众对环境与发展关系的清醒认识和自觉行动,有关部门发布《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2011--2015)》,提出每个公民都应该树立正确的生态环境道德观,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者、实践者、推动者。
运用《文化生活》中有关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说明加强环境宣传教育的意义。
2010年5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会议指出,未来十年是我国实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关键阶段。制定并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对于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满足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需求、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结合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说明国家大力加快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原因。(12分)
听证会,政务公开、“开门立法”、基层政权直选试点、政风行风热线……近年来,人们越来越感受到,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途径越来越宽广。“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已成为党和国家的重要政策取向。根据权利与义务的关系,说明公民应怎样做到有序的政治参与?
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不合理已成为影响我国居民消费增长、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原因。拉动内需,建立鼓励消费的长效机制,就必须解决居民收入差距问题。因此,“十二五”将“民富”目标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提出将“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作为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民富”追求至少包括两方面:一是要进一步提高人民收入的整体水平,将“蛋糕”继续做大;二是要缩小贫富差距,将“蛋糕”切得更加合理,促进社会公平。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政府为什么既要把“蛋糕”做大又要把“蛋糕”分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