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通史》的作者认为“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他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在1911年,第三次发生在1949年。”这三次“革命”是指
章士钊曾说:“提倡新文学,自是根本救济之法,然必其国政治差良,其度不在水平线下, 而后有社会之事可言。文艺其一端也。欧洲文事之兴,无不与政事(即政论)并进。”作者意在说明( )
李庆余在《美国如何构建社会和谐》中提出“新政是在激烈的反对声中进行的,富兰克林·罗斯福被政治对手描绘成一个‘蛊惑人心的政客’,新政则被称为‘凶政’,习惯于以大企业为社会生活中心的企业界直接加入了这一攻击,对新政立法发出一阵阵抗议”。从中可以看出新政( )
《工业革命定义之争》一文中指出:“不少学者倾向于把18 世纪80 年代作为变革的起点,……工业经济的迅速变化仿佛从天而降。从这个角度来看,英国工业革命被定义为1782 年开始的经济大变革。”“英国工业革命被定义为1782 年开始的经济大变革”是指( )
1876年12月法国新任命的内阁总理茹尔·西蒙在两院亮相,当他站在众议院的讲坛上时,他先是大声标榜:“我完全是一个共和派”,继而又小声补充道:“也完全是一个保守派。”当他站在参议院的讲坛上,他先是低声说道:“我完全是一个共和派”,然后又立即拉直嗓门表白:“也完全是一个保守派”。西蒙这样说,折射出当时法国( )
历史研究中强调的“论从史出”的分析方法。分析下列各个选项,材料和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