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群众在监督生产过程的环境污染控制、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早在本世纪初,广东省人大代表开始就环境生态问题对政府职能部门进行依法监督,这被称为“广东现象”。2005年省政府提出建设“绿色广东”的口号,人民群众环保意识大为增强,积极参与绿色广东、生态广东的建设,2006年全省建成污水处理厂88座,日处理能力达到669万吨,居全国第一,同年广东单位GDP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双双达标。结合上述材料从人民群众历史作用角度谈谈你对建设生态文明的看法。(10分)
二战以后,世界上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先后达到中等收入发展水平,但真正跨越中等收入阶段进入高收入行列的并不多。在东亚,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先有日本,后有“四小龙”即韩国、新加坡以及我国的香港地区和台湾地区。日本之所以能够较为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既缘于成功实现了经济发展模式和产业的转型升级,特别是实现了从“模仿”到自主创新的转变,也得益于较好的平衡了利益分配,控制了收入差距,为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提供了较为稳定的社会环境。有专家认为,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一般需要围绕提高生产要素效率,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等方面采取协同措施。结合专家的观点,选择其中一个措施,从经济生活角度谈谈应如何落实你所选择的措施?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十一五”时期山东省节能减排有关目标实现情况及“十二五”目标
注:目前,山东“两高”(高污染、高耗能)行业污染物排放总量比较大,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均高居全国前列;“十二五”期间全国这两项指标的减排目标均为8%,万元GDP能耗降低目标为16%。根据材料蕴含的经济信息,就节能减排新形势下企业如何实现健康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城镇化是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是我国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某省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加大交通、水电、通信等设施的建设,促进工业和建筑业的发展;拓宽就业渠道,鼓励农民工在中心镇自主创业;完善社会保障机制,重点搞好养老、失业、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设;努力培育现代服务业,拓展居民消费,促使农民由单一的农产品生产者转变为农产品、工业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运用经济生活中有关消费的知识,分析说明该省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的做法的依据
材料一:截止到2014年8月1日,国际油价大涨。伦敦油价涨幅接近3%,而纽约和伦敦两地油价均创下9个月的新高,对脆弱复苏中的世界经济构成了威胁。据欧佩克统计原油价格上涨需考虑以下几个因素:一是每年有约1%的新增探明储量;二是伴随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原油消费水平今后20年将上升到1.9%;三是开采的难度和成本越来越高,支撑油价升高从长期来看,石油这一不可再生能源,其价格的上升是不可避免的。材料二:由于汽油价格持续走高,虽然普通汽车不断降价,但销售依然没能走出低谷。大排量汽车由于受消费税增加影响,价格不断上升,人们把眼光更多地投向小排量汽车和电动自行车,从而带动了小排量汽车的生产,电动自行车的生产和销售更是异常火爆。(1)请结合材料一,运用“影响价格的因素”的相关知识分析油价上涨的原因。(2)请运用“价格变动的影响”的相关知识分析汽车价格下降的局面会对汽车行业产生什么影响?
近几年,沿海一些省份出现企业“用工荒”困境,并呈现出向全国蔓延的趋势。在一些用人单位,技工、销售代表、置业顾问等职位一员难求。但另一方面,大型国企和机关事业单位招考又异常火爆。“用工难”和“就业难”同时并存。作为一名劳动者,如何在“就业难”的境况下,实现顺利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