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这样描述中国近代经济的基本格局:“第一世界已是马达隆隆、汽笛长鸣,是工业文明曙光初现,而第三世界则依然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传统的畜牧业经济,第二世界则是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男耕女织,耕织结合的传统农业经济。”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近代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 ②民族工业占绝对优势③经济发展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别 ④形成相对均衡发展的经济格局
与中共“一大”相比,中共“二大”最重要的贡献是确定了( )
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主要反映了( )
1919年,北京《晨报》发表文章指出:“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不国矣!”它直接针对的事件是( )
流行语从特定角度映照出社会现象和时代的变迁。下列应属于1915年中国流行词语的是 (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那个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它带有革命性、民主性。”这是因为它( )① 推翻了君主专制统治 ②在法律上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③体现了民主派的建国主张 ④是中国近代民主化的一座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