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论语》中的章节,完成下面小题。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12.7)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12.19)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12.11)这些不同回答可以体现孔子怎样的治国思想?面对同样的问题,孔子为什么分别作了不同的回答?请说说你的理解。
简答题。(任选一题,100字左右,5分)(1)歇后语“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说的是什么事?请简述这个故事。(2)简述聂赫留朵夫心灵“复活”的事。
下列对文学名著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E.临终前,葛朗台要女儿把黄金摆在桌面上,他一直用眼睛盯着。他唤欧也妮前来,对她说:“幸福只在天上,你将来会知道的。”(《欧也妮·葛朗台》)
阅读乙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孔子提出中庸之道。现代社会有很多人都以此为保护盾,在日常生活中明哲保身,圆滑处事,左右逢源,即便对于别人的谬误、争吵,也是三缄其口,不发一言。他们觉得这样做遵循了孔子的思想,是中庸之道的运用。上述这些人对中庸之道的理解是否正确?请简要说明理由。
阅读甲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甲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1) “狂者”与“狷者”各是指什么样的人。 (2)结合材料,谈谈孔子对“礼”与“和”关系的看法。
回答下面问题(1)《娜塔莎》中,主人公的语言、动作、脸色和眼神都成了传达心灵世界的媒介,“‘妈妈,帽子还要偏一点,’娜塔莎说。‘我来替你重新别一下,’于是她冲上前去,但是在缩短衣边的女仆们来不及松手,衣边的一块纱被撕了下来。”应读出娜塔莎参加舞会前__▲__的心情;当好朋友索尼亚对娜塔莎的爱情(和阿那托尔)表示质疑并作出指责时,娜塔莎说:“除了他,我什么人也不需要,我什么人也不爱。你怎么敢说他不高尚?你难道不知道我爱他吗?索尼亚,你去吧,我不想和你争吵,你去吧,为了上帝的原故,你去吧:你知道,我多么苦恼。”话语中充满了__▲ _的情绪。(2)小说的作者总要给自己找一个叙述的角度和叙述的人称,那么从叙述角度来看,《桥边的老人》是以__▲__来叙述的;从叙述人称来看,第四单元的《娜塔莎》是以__▲__来叙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