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语文 / 试题详细
  • 更新 2022-09-03
  • 科目 语文
  • 题型 现代文阅读
  • 难度 中等
  • 浏览 155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熊十力先生
北大的老师们中,有一位唯一在家里上课的老师,是熊先生。因为他受不了上下课时间的拘束。熊先生认为听者得不到实际的益处,他写给选他课的同学们的一封信,有“师生蚁聚一堂,究竟有何受益”的话。这封信贴在哲学系办公室有很长时间。
熊先生冬天室内不生炉火。听课的学生全副冬装,坐着听讲。熊先生开的课是两个学分,也就是两节课。但熊先生讲起来如长江大河,一泻千里,每次讲课不下三四小时,而且中间不休息。他站在屋子中间,从不坐着讲。喜欢在听讲者面前指指划划,讲到高兴时,或者认为重要的地方,随手在听讲者的头上或肩上拍一巴掌,然后哈哈大笑,声振堂宇。
“七七”事变后,熊先生冒险化装成商人,乘运煤的货车逃出北平,辗转到了武汉,又到了四川壁山县。熊先生没有闲着,写他的《中国历史讲话》。我们去看望他,熊先生兴致勃勃地谈他的《中国历史讲话》的内容梗概,大意是讲“五族同源”说。在民族危急存亡关头,对中华民族的热爱,促使他不知疲倦地撰写他的这一著作。
在四川八年,熊先生生活很不安定,只好投靠老朋友、老学生,艰难度日,和家属不在一起。但他没有一天不讲学,没有一天不修改他的《新唯识论》语体文本。
马一浮先生与熊先生多年来是学术上的知己。抗战期间有一段时间有点不愉快而分手,后来抗战胜利后,两人友好如初。我和熊先生通信,有些见解,熊先生认为有道理的,也把信转给马先生看。
熊先生对他的学生凡是去看他的,他都留下,吃住和他在一起。学生给老师带点礼物,如带只鸡,送点药物,熊先生也不客气,慨然收下,相处如一家人。但是在学问上有错误,熊先生也不客气地指出,从不说敷衍、客气话。有问必答,甚至问一答十。跟熊先生在一起,令人有虚而往,实而归的感觉。和熊先生相处,好像接近一盆火,灼热烤人,离开了,又使人思念难以忘怀。
熊先生这个人,以他的存在向人们展示了一种哲学的典型。一生坎坷,没有遗产留给儿孙。几十年来,没有见他穿过一件像样的考究的衣服。伙食注意营养,却不注意滋味,甚至可以说他吃了一辈子没有滋味的饭。熊先生博览群书,不讲究版本,手头藏书很少,可以说没有藏书。我认识的学者中,熊先生是唯一没有藏书的学者。别人也许觉得他贫困,他却显得充实而丰足。别人也许认为他不会安排生活,他却过得很幸福、坦然。他也像普通人一样,有时为了一点小事发脾气,过后,却深自谴责,好像雷阵雨过后,蓝天白云分外清新,他胸中不留纤毫芥蒂,真如古人所说的,如光风霁月。他具有只有他才具有的一种人格美。
我常想,是一种什么力量使他这样?我感到熊先生在生命深处埋藏着一个高远的理想。熊先生在北平的寓所有一副自写的对联:“道之将废也,文不在兹乎”。这十个字,充分说明了熊先生的理想。他孜孜不倦,汲汲遑遑,从南到北,开门授徒,著书立说,无非是为了这个理想。熊先生讲学,不问对象(有学人,也有官僚政客、商人)是否值得讲,听讲者是否真正愿意听,他总是苦口婆心,锲而不舍地讲授。讲述的中心,无非要人们认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价值。他中年以后,建造自己的哲学体系后,“舍佛归儒”,除了在他著作中写出来的,理论上发现的佛教哲学缺失外,还有一个埋藏在他内心深处的“第一因”——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有了这种深挚的爱,虽长年病躯支离,却肩负起振兴中华文化的责任。这种深挚而悲苦的责任感,是二十世纪多灾多难的中国爱国的知识分子独有的。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得愈深刻,其深挚而悲苦的文化责任感也愈强烈。熊先生为了他的理想,生死以之。
(选自《任继愈学术论著自选集》,有改动)
文中第七段说“他具有只有他才具有的一种人格美”,你认为熊十力先生具有怎样的人格美?
文中第三段、第六段各有一处画横线的句子,请说说它们在文中各有什么作用。
文章最后一段,作者思考了“是一种什么力量使他这样”的问题,结合全文理解,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一内容?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知识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熊十力先生北大的老师们中,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