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是指
1913年,泰戈尔凭借其著名长诗《吉檀迦利》荣获了诺贝尔文学奖。得奖评语这样写道:“由于他那至为敏锐、清新与优美的诗;这诗出之以高超的技巧,并由他自己用英文表达出来,使他那充满诗意的思想业已成为西方文学的一部分。”材料反映了当时世界文学发展的特点是
下面是20世纪70年代在欧洲流行的描写乞丐行乞的一幅漫画。它表明:
列宁生前曾经回忆某个时期说:“那时党的口号是‘学会做生意’。”列宁心目中的“那时”是指
1787年6月4日,富兰克林说,第一个被放在掌舵位置上的会是个好人,后继者怎么样,就只有天知道了。(易中天著《美国宪法的诞生和我们的反思》)富兰克林所说的那个“好人”是
西方人普遍认为,哥伦布是“一个将要统治世界的慈善的白人帝国主义之父和一个晚近被推举为天主教圣徒的候选人”。在西方人看来,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作用是( )①确立欧洲对世界的统治 ②传播天主教 ③掠夺金银财富 ④推动商品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