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历史 / 试题详细
  • 更新 2022-09-03
  • 科目 历史
  • 题型 综合题
  • 难度 中等
  • 浏览 1430

历史A.[选修1——历史上重大的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熙宁改制比前两次更为乇底。首先罢试诗赋,仪留策论,其次新增义,地位在策论之上。……熙宁科场改革的另一重大贡献在于王安石主持编篡、作为经义考试统一标准的《三经新义》,即《周礼》、《诗》、《书》三经义。成为科场和学官的法定教科书。
——郑师渠、吴怀淇主编《中国文化通史·两宋卷》
材料二:至于介甫以其书(《周礼》)理财者居半,爱之,知青苗之类,皆焉。所以自释其义者,以其所创新法,尽传著新义,务室异者之口。    
——昆公武《斋读书志·新经周礼义》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王安石变法的具体措施,并指出两则材料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2)分析材料中王安石重视《周礼》的原因。
B.[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比一切东西更有利的莫如挖掉这些罪恶的根源,那就是不经议会同意,而妄以国王陛下名义,向人民征税或征收其财产税的专断权力;如今,已由两院断定并以国会的一项法案,宣布这权力是违反法律的。
——《大抗议书》(1641年12月1日递呈国王)
材料二:当立法者们图谋夺取和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专断权力下的奴役状态时,立法者们就使自己与人民处于战争状态,人民因此就无须再予服从……人民享有报复他们原来的自由权利,并通过建立他们认为合适的新立法机关以谋求他们的安全和保障,当人民发现立法行为与他们的委托相抵触时,人民仍然享有最高的权利来罢免或更换立法机关。                                 
——洛克《政府论》
(1)概括材料一中的主张,并指出其实质。
(2)材料二是如何说明“立法者”与“人民”之间关系的?这体现了启蒙思想家的什么主张?
C.[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自始皇二十六年并天下,至二世三年而亡。凡十五年,时亦促矣。而古人之遗法,无不革除,后世之治术,悉已创导,甚至专制政体之流年,秦亦于此匆匆十五年间,尽演出之,诚天下之大观也。          
——夏曾佑《最新中学中国历史教科书》
材料二:盖赢政称皇帝之年,实前此二千数百年之结局,亦为后此柳治徵千数百年之起点,不可谓非历史一大关键。                                
——《中国文化史》
(1)材料一中,作者为什么发出“天下之大观”的感慨?请结合材料和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2)两则材料的评价有何相似之处?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知识点

历史A.选修1——历史上重大的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