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报》载文说: “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 (今天〉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 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该文发表的历史背景应是
1918年12月,《每周评论》在发刊词中说:一战的结果是"公理战胜了强权",这一论点反映了知识分子在当时( )
1912年2月孙中山认为“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民国的目的亦已达到。”导致孙中山得出这一结论的直接依据是( )
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法令和措施充分体现了社会生活的近代化,在这方面的法令和措施是
辛亥革命十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辛亥革命有甚么意义呢?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 都没有权来管中国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这反映出他认为辛亥革命( )
下列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正确的有( )①仍然是农民运动的一种特殊斗争形式 ②是一次以农民为主体的反帝爱国运动③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加速其灭亡④具有盲目的排外性和落后的“小农狭隘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