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之后,人民网撰文指出:把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统一于民族振兴伟业。文章说,我们强调弘扬民族精神,决不意味着可以闭关自守,搞狭隘的民族主义;我们主张弘扬时代精神,也不意味着可以数典忘祖,搞历史虚无主义。要把弘扬民族精神和弘扬时代精神贯通起来,紧紧围绕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四位一体的总目标,以“和谐”的思维方式来搞好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二重奏”。(1) 材料中所提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有何关系?(2) 当前应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四川省汶川县(人口以羌族和藏族为主体)水磨镇是广东省佛山市对口援建地区,2010年10月广东对口支援汶川恢复重建任务全面完成。材料一:水磨镇羌城是重建后的居民安置区,它将传统的散落在高山峡谷中的羌寨建筑群集中起来,建设成了具有羌族文化鲜明特征的、迈向现代化城镇的新羌城。这里,文化广场星罗棋布,用现代化的手段向旅客展示极富特色的羌族文化,人称“羌族世博会”。有人感慨地说:“旅游没有文化就缺乏魅力,文化没有旅游就缺乏活力。将旅游与文化结合起来,就既有魅力又有活力。”材料二:佛山市援建水磨镇实行规划在先、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始终保持将恢复重建与保护文化、保护生态相结合的做法,把援建与发展当地旅游、保护文化生态相结合,被评为“全球灾后重建最佳范例”。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分析文化在灾区重建中的作用。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黄河、长江哺育了中华民族,从古至今,气壮山河的水利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治水使中华民族走向融合和统一。但时至今日,洪涝灾害频繁仍是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称之为“最大硬伤”、“明显短板”。现代社会,水利是“重要条件”、“基础支撑”、“保障系统”,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注重科学治水,突出加强薄弱环节建设,大力发展民生水利,不断深化水利改革,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促进水利可持续发展,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道路。结合材料,用唯物辩证法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加快水利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010年7月23日,广东省委、省政府印发的《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年)》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省文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为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文化动力。但是,当前我省文化发展水平总体上仍落后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步伐,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相适应。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要重点建设“珠江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圈”,珠三角地区着重发展传媒出版、工业设计、动漫游戏等高端和新兴文化产业;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要依托广府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雷州文化等地方特色资源优势,发展区域特色文化产业群,同时要广泛吸收借鉴国内外先进文化建设经验和优秀文化发展成果,增强文化发展活力。材料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
在中西文化交流中,“咖啡”、“芭蕾”、“沙发”等一些外来语已被汉语成功吸纳。近些年来,“OK拜拜”、“雷人”、“粉丝”、“介素虾米东东”等用语渐趋流行。对于外来语、网络语、中英文混用语,有人认为这是使用者个人的自由,不会对社会造成危害,无须干涉;有人则认为这是语言使用的游戏化、粗鄙化、是对汉语规范性、纯洁性的侵蚀和亵渎、必须取缔;也有人认为需要具体分析它们是否符合汉语发展的内在规律,再决定取舍。结合材料,阐述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12分)
建国以来,适应经济体制和社会的变化,中国政府在价值理念、职能完善、机构优化、完善机制、依法执政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改革与创新,实现了向现代化的政府治理体系的初步转变: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单纯片面地追求经济增长到科学发展观,从物化的思考和选择到以人为本观点的确立,从强调政府是一个权力中心到强调政府是一个公共服务中心,从强调强势国家的治理到强调社会的参与协同治理,从政府行为的秘密性到公开性,从依靠人治到重视法治。结合材料谈谈我国政府实现上述转变体现的唯物论和认识论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