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代革命中,东方各民族为了不再仅仅充当别国发财的对象而决定世界命运的时期到来了。”材料反映了“一战”带来的影响是
1907年,孙中山在《民报》上发表《哀太平天国》一文,呼吁“有仁者起,仗太平(天国)之所志”。1912年4月,孙中山指出:“太平天国即纯为民族革命的代表,但只是民族革命,革命后仍不免为专制,此等革命,不能算成功。”促成孙中山对太平天国认识变化的因素是
1852年太平天国发布《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1911年湖北军政府发布《奉天讨胡檄》。这表明
晚清重臣端方上奏朝廷称:要消灭革命党人,“唯有于政治上导以新希望”。他所指的“新希望”是
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指出:“首都沦陷之后,瓜分之祸,竟随之消失。她闯下如此滔天大祸之祸,竟然寸土未失。最后只赔了银子了事,不能不说是外交上的一个奇迹!”与该奇迹有关的是
《光绪朝东华录》载清末颁布的一份懿旨称:“嗣后乡试会试及科举考等,悉照旧制,乃以四书文试贴经文策问等项分别考试。经济特科,易滋流弊,并着既行停罢。”与这一懿旨的颁布有直接关系的历史事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