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斜面上某处,一小车拖着穿过打点计时器的 纸带从斜面上滑下,如图8所示。下图是打出的纸带的一段。已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频率为50Hz,利用下图给出的数据可求出小车在A点处瞬时速度的大小是 ___m/s,下滑的加速度a=_____________ m/s2。(注:如图9所示,每隔两个点做为一个计数点。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某学生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小车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他将打点计时器接到频率为50Hz的交流电源上,实验时得到一条纸带。他在纸带上便于测量的地方选取第一个计时点,在这个点下标明A,第六个点下标明B,第十一个点下标明C,第十六个点下标明D,第二十一个点下标明E。测量时发现B点已模糊不清,于是他测得AC长为14.56cm、CD长为11.15cm,DE长为13.73cm,则打C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为_____ _m/s,小车运动的加速大小为______m/s2,AB的距离应为_ ______cm。(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一)在做“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实验时,除了木板、小球、斜槽、铅笔、图钉之外,下列器材中还需要的是 A.游标卡尺 B.秒表 C.坐标纸 D.天平 E.弹簧秤 F.重垂线(二)在做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应使小球每次从斜槽上相同的位置自由滑下B.斜槽轨道必须光滑C.斜槽轨道末端可以不水平D.要使描出的轨迹更好地反映真实运动,记录的点应适当多一些E.为了比较准确地描出小球运动的轨迹.应该用一条曲线把所有的点连接起来 (三)如图为一小球做平抛运动的闪光照片的一部分,图中背景方格的边长均为5cm。如果取,那么:(1)闪光照片闪光周期是 s。(2)小球运动中水平分速度的大小是 m/s。(3)小球经过B点时的竖直分速度大小是 m/s;经过B点时的合速度大小是 m/s;
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中有如图11所示装置和打出的一条纸带:⑴在此实验中,现提供以下器材:电火花打点计时器、低压交流电源、导线若干、纸带、带夹子的重物、天平、铁架台,其中一定用不到的器材是 。⑵实验过程操作无误,结果仍然为△Ep △Ek(填“等于”、“略大于”或“略小于”)。此实验的主要误差来源于 。⑶若以重锤下落的高度和当地重力加速度的乘积gh为横坐标,以为纵坐标,根据纸带上的一系列点算出相关各点的速度v,量出对应下落距离h,则在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重锤下落过程物理关系的是 ( )
在“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中,得到的纸带如图10所示,小车的运动情况可描述为:A、B之间为________运动;C、D之间为________运动,应选________段来计算小车的速度v 。
碰撞的恢复系数的定义为=,其中和分别是碰撞前两物体的速度,和分别是碰撞后两物体的速度。弹性碰撞的恢复系数=1,非弹性碰撞的<1,某同学借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物质弹性碰撞的恢复系数是否为1,实验中使用半径相等的钢质小球1和2(它们之间的碰撞可近似视为弹性碰撞),且小球1的质量大于小球2的质量。实验步骤如下安装好实验装置,做好测量前的准备,并记下重垂线所指的位置O。第一步,不放小球2,让小球1从斜槽上A点由静止滚下,并落在地面上。重复多次,用尽可能小的圆把小球的所有落点圈在里面,其圆心就是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第二步,把小球2放在斜槽前端边缘处的C点,让小球1从A点由静止滚下,使它们碰撞。重复多次,并使用与第一步同样的方法分别标出碰撞后两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第三步,用刻度尺分别测量三个落地点的平均位置离O点的距离,即线段OM、OP、ON的长度。在上述实验中,(1)P点是 的平均位置,M点是 的平均位置,N点是 的平均位置。(2)请写出本实验的原理 写出用测量的量表示的恢复系数的表达式 (3)三个落地点距O点的距离OM、OP、ON与实验所用的小球质量是否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