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历史 / 试题详细
  • 更新 2022-09-03
  • 科目 历史
  • 题型 综合题
  • 难度 中等
  • 浏览 165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福建人在清代广州成为全国唯一对外通商港后,便与广东商人合作,参与公行贸易,共同分享在中外贸易中所获得的巨额利润
香港开埠以后,来港经商的福建人亦逐渐增多,他们多经营家乡土特产转口、售卖药材和船务,并集中于港岛中上环的文咸东、西街,永乐东、西街一带,又称南北行街。 
香港开埠所产生之影响,使闽商过去依赖澳门转移到依赖香港去扮演中介角色。1871年,大北电报公司铺设香港和上海之间的电缆,翌年该公司将电缆分为两段,一段由上海到厦门,另一段由厦门到香港,从此往来港沪两地的讯息经过厦门传送,间接刺激了厦门对外贸易的发展。加上来往香港、厦门、上海交通航线逐渐发展,香港厦门的贸易额亦随之而增加,香港遂成为出口福建茶叶的重要中转地。
材料二 起源于福建金门,由陈国梁、陈世望父子在日本长崎经营的泰益号,在二十世纪初崛起,成为活跃于亚洲的专门从事国际贸易的商号。在泰益号的交易网络中,绝大部分与之买卖的人都是福建商人,对自我族群的依赖性极高。从现存的资料显示,于1920至1930年代与香港交易的华侨商号几乎全由福建人经营,并且都是旅港福建商会的成员。
材料三 十九世纪中后期,日本为推行明治维新,实行“殖产兴业”,大力发展海外贸易,香港虽被认定是发展商贸的一个重要基地,但多年来一直未能取得满意成绩,相反日本于香港开设的商号先后一一倒闭。当时日本驻港领事铃木充美曾归纳日本未能成功拓展香港市场的原因:第一,香港的华商团结力极强,外人无法插进;第二,在港日商欠缺足够的资本,容易倒闭;第三,香港的华商通过在日本的华侨直接与日本的制造商联系,因而不需要在港的日商作中间之交涉。
材料四 福建商人……比较融入当地社会,与本土妇女结婚,维持“多头家”:在移入当地社会后,与当地统治者合作,如在菲律宾的西班牙人、澳门的葡萄牙人、巴达维亚的荷兰人,福建人于海外各地甚可称得上是“商业合作群”……闽商得到曾打击元朝势力的巴斯和阿拉伯商人协助,他们虽然逃亡东南亚,但在闽南留下他们的后裔,由于能够融入当地社会,对日后福建海外商网的恢复有极大之帮助。
                          ——李培德《香港的福建商会和福建商人网络》
(1)福建商人“参与公行贸易”反映了清政府当时推行什么政策?简要指出该政策实施的目的及其影响?(7分)
(2)依据材料一、二、三,归纳福建商人发展的相关信息。(14分)
(3)依据上述材料,分析促成福建商人发展的主客观因素以及福建商人在历史上的作用。(12分)
(4)依据上述材料,指出福建商人发展过程中蕴含的精神。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福建人在清代广州成为全国唯一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