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儿应是重危行,岂让儒冠误此生?况乃国危若累卵,羽檄争驰无少停!弃我昔时笔,著我战时衿,一呼同志逾十万,高唱战歌齐从军。齐从军,净胡尘,誓扫倭奴不顾身!”歌词反跌的时代主题是
1914——1920年,中国生产的植物油、面粉等工业品大量出口国际市场,中国品牌走向世界,极大鼓舞了民族工业的自信心,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甲午战争后,“今天,随便走进哪一家农户,人们都可以看到,曾经是不可缺少的纺车,都蒙上了灰尘,被人遗忘了。一捆捆机器轧的孟买棉纱似乎使人注意到手纺车已经不合时宜了”(引自姚贤镐编《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第三册)这种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在厦门,大批的美国床单、衬衣布、斜纹布发生积压,卖不出合适的价格”。造成以上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第二次工业革命比第一次工业革命更快的推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其根本原因在于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这种“融合”和“统一”实现的主要方式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