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拥有十三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于2005年2月28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材料二:我国部分地区风能密度分布图(1)太阳能和风能作为新能源的共同优点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分析图示地区风能密度在沿海最集中的原因?
根据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5)题。资料一:见下图资料二:西宁地区有一首歌谣:“古城气候总无常,一日须携四季装。山下百花山上雪,日愁暴雨夜愁霜。”资料三:西宁是一座具有2100多年历史的高原古城,曾是古“丝绸之路”南路和“唐蕃古道”的必经之地,成为西北交通要冲和军事重镇。资料四:(1)根据资料一,图示区域积温由东向西 ,原因是 。(2)根据资料二,简述歌谣反映出该地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3)西宁形成和发展成为城市的自然原因是 (填正确项字母)。
(4)根据资料四,青海省与同纬度的山东省相比,1990年至2000年人口增长率 (大、小)。根据两省的现状,可以推断出青海省环境承载力较小,列举其主要影响因素。(5)从自然条件角度分析青海省经济发展的优势和不利因素。
读图,回答相关问题。(1)甲图①地区农业地域类型是 ,该地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社会经济条件是 。乙图中的②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该地发展农业生产的自然区位条件是 。(2)②地所在国上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出现了国内人口迁移高潮,其迁移方向是 ,迁移的主要原因有 。(3)乙图P城所在区域是世界最著名的传统工业区,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春去春又回”的景象,即早期在丰富的 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后因耗能高、运输量大和污染严重而出现衰落,现因政府采取 、 和 等措施又“重震雄威”。(4)丙图中的Ⅰ、Ⅱ两人口变化曲线,能反映乙图P城城市人口变化过程的是 线,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等。
甲图为某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乙图为工业联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该市各功能区而已合理,其盛行风向是 (2)甲功能区为 ,其布局特点是 (3)近期该市规划建设一个钢铁工业园区,分析其发展钢铁工业的有利条件。 (4)乙图所示生产流程中,①表示 ,②表示 ,请分析乙图所示工业生产流程的优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较甲、乙两幅图,回答下列问题。(1)比较甲、乙两图所示区域农业生产地域类型的差异及各自的特点。(2)比较图中A、C两农业带农作物类型的差异。(3)甲图所示地区农业发展中存在哪些问题? (4)限制乙图所示区域农业生产发展的因素及其形成原因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下列各题。材料一:我国目前部分优势商品粮基地分布示意图材料二:下图是1990年以来我国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示意图。图例说明:1、2.林草地—耕地转换区3.旱地—水田转换区4、5.耕地—城镇转换区6.草地—耕地转换区7.开垦与撂荒交错区8.水域变动和城镇扩张区9.林地—耕地转换区10.草地—人工林交错转换区11.沿海城镇扩张区12.林草地—耕地转换区13.稳定少动区。(1)比较甲、乙、丙三个商品粮基地,并填表:(4分)
(2)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使南方部分地区,如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在农业地域类型上发生了什么转变?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3)根据材料二判断我国气候变化的总体趋势是 ;在气候变化下,东北、华北土地利用类型发生了什么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