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为继续帮助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企业稳定岗位,保持积极就业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2009年12月16 日,人社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局势有关工作的通知》。材料二 2010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1)政府为什么重视就业工作?(2)请你就如何实现政府提出的目标提出合理的建议。
材料一:某国有机械企业因经营不善,长期亏损,资不抵债。企业经营者主动寻求由效益好的某汽车制造厂实行兼并,兼并两年后,新产品销售收入增长3倍,实现扭亏为盈。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规模最大的一项“强强联合”行动,由金陵石化、扬子石化、仪化公司、南化公司、江苏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共同联合组建东联石化集团。材料三:通过优化重组,我国诞生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明星公司企业,如海尔、长虹、宝钢等,他们通过改进技术、开发新产品、加强管理,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材料反映的经济现象有什么经济意义?(2)结合材料三,说明企业应如何搞好生产经营。
以下材料摘自某中学学生消费状况调查报告:材料一 月总消费额主要集中在350—800元之间,而饮食方面支出居于350—450元的人数最多,“吃饭消费”占总消费的比例较高。材料二 大多数中学生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他们不会考虑那些尽管价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比较注重自己的个性形象,追求品味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质量显然是他们非常关注的内容。材料三 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者换上一款最流行的手机,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为了一套名牌衣服,有些同学节衣缩食,有些同学不惜向别人借钱,有些同学不考虑家庭的承受力一定要满足自己的欲望。阅读以上材料,回答以下问题:(1)结合材料一,对中学生的消费结构作出分析。(2)结合材料二、三,分析中学生的消费心理。(3)中学生应该如何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
材料一 深圳一直是引领珠三角高速前行的龙头。目前面临资源短缺、人口众多、环境污染等瓶颈。为此,深圳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由“速度深圳”向“效益深圳”发展模式转变 ,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材料二在深圳,90%以上的研究开发机构设在企业,90%以上的研究开发人员在企业,研究开发经费的90%以上来自企业,90%的专利是由企业申请。深圳已经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品产值最高、出口最多的城市。(1)运用联系的观点,谈谈对上述材料的认识。(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经济现象?请你运用经济常识相关知识分析其原因。(10分)
材料一:“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是2010上海世博会的主题,也是当前中国社会直面的热点话题。近年来,中国进入城市化高速发展阶段。据统计,中国菜有183个城市正在规划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谋划着“超常规发展”的蓝图。于是没有条件的城市就出现了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GDP至上的“政绩工程”,盲目布局的基础设施,脆弱资源的过度开发等等。在中国城市的发展中一直面临着两种方向性的选择——作为市民生活的归属地的城市和作为地方政府经营对象的城市,而大部分城市往往罔顾居民的呼声而让后者占据了主导地位。材料二:1978年中国的城市化率大约是17.9%,到2009年这一数据已达到46.6%,有6.2亿—6.3亿人口居住在城市。加速城市化进程是国人普遍关注的问题。这个 时期中国城市化发展速率是世界同期平均速度的两倍左右。“十二五”规划中城市化率将突然袭击破50%,到2030年,中国城市化率将达到65%左右,各类城镇人口将新增3亿人。2009年度全国农民工总理为22978万人,其中外出农民工14533万人。随着大量外来人口涌入城市,而社会保障与城市管理水平却没有能够及时跟进,普遍的城市文明意识没有建立,使城市本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大打折扣,外来人口的生活舒适度也受到很大影响。和以往对城市的向往不同,人们对城市化进程产生了一些困惑和思考。(1)从经济常识的角度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中财政可以起到哪些作用?(2)分析材料一,从政治生活角度说明在城市建设中我国政府应注意哪些问题?(3)请结合材料二,从认识论角度阐述该如何理解我国的城市化进程?
近五十年来,受气候环境等客观因素,人类不合理开发等主观因素的影响,我国每年由地震、旱涝、沙尘暴等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之四。人类愈来愈关注自然问题。以目前人类的科学技术水平,还无法阻止自然灾害的发生。但是完全可以根据自然灾害发生的规律和特点,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损失。为更好地防灾减灾,我们要有强烈的危机意识和必要的应急知识与预案,以应对突如其来的灾害。请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知识,谈谈我们应如何应对自然灾害的侵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