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史》记载:“声如雷震,热力达半亩之上,人与牛皮皆碎进无迹,甲铁皆透。”这段材料描述的科技成就是
19世纪晚期一西方报纸称:“甲午以后,中国有三党,守旧党……意在保现存之局面;中立党……意在保国以变法;维新党……意以作乱为自振之机。”材料中所指的“中立党”和“维新党”分别应该是
洪秀全的“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与孙中山提出的“平均地权”二者的相似之处是
某史学家说:“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的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19世纪中叶面临很不平常的历史环境。内部事务万分火急,至于对西方则可以暂缓一步。”这里所讲的“西方的挑战”最主要是指
1852年,英国驻广州商贸代办米切尔惊异地说:“经过和这么一个大国开放贸易数十年之久,并且已经废除了一切独立制度,而拥有如此庞大人口的中国,其消费我们的商品竟不及荷兰的一半——这好象是一个奇怪的结局。”对此下列理解中正确的是: ①清政府继续推行闭关自守的政策 ②英国商品倾销仅限于五口和东南沿海地区 ③自然经济对外国商品有一种天然的抵抗力 ④鸦片输入骤增,削弱了国人购买外国商品的能力
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一书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费正清的上述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