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5日,大众网刊载的一篇题为“三十年最大成果:从体制改革到制度创新”的文章,文章说:“我国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基本经济制度发生了变化。这也正是中国30年改革开放所取得的一条最为成功的经验。”(1)我国当前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2)为什么要确立这样的基本经济制度?(3)怎样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某市交通流量高峰期的拥挤状况十分严重,群众对此反映强烈,这引起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但他们没有盲目修建、扩建公路,而是在调查并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决定实行错时上下班制度。为此节省了20亿元的投资,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该市政府的做法是怎样体现我国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的?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近年来,汉语词汇“走出去”日益激增,代表中国历史文化的词语Confucius(孔子)、Laozi(老子)已进入到英语的日常词汇中,“kongfu(功夫)、Tai Chi(太极)”等词更是随着中国功夫电影的传播而广为人知。汉语在进化中也不断“引进来”,引入了标点符号、阿拉伯数字,出现了诸如GDP、卡拉OK甚至3G、AA制、GB(国家标准)等由拉丁字母(包括汉语拼音字母)等构成的字母词,使得汉语更具生机和活力。运用“文化交流”和“文化的包容性”的知识,说明汉语词汇“引进来”、“走出去”的积极意义。
2015年10月,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评选》活动全面启动。这是央视举办的第十四届《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在过去十三年中,《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在社会上赢得了广泛赞誉,被评价为“中央电视台第一品牌”。10多年来,中国涌现出的100多位“感动人物与群体”,集中展示了我国的“精神脊梁”,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秀品质,集中诠释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真情与挚爱,集中反映了新时期人民群众昂扬向上的精神追求。结合材料,分析说明“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是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10 分)
“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是新形势下我国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带一路”既是经贸之路,也是文化之路。某校高二(2)班同学围绕“四川省如何增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展开讨论,提出了建议(见表)。 列出与表1各建议相对应的《文化生活》依据。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每到年终岁末,人们都张罗着过年:吃团圆饭,放鞭炮……这勾起人们许多美好的记忆。而如今,年味儿却越来越淡:本是举家团圆的日子,却有人外出旅游;本想放鞭炮辞旧迎新,有关部门却颁布了禁放令。为弘扬春节文化,各级政府采取以下措施: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把除夕纳入春节假期,改春节禁放烟花爆竹为限放;加大对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的投入,并向市民提供免费的基本服务;注重民间传统文化的挖掘和人才的培养,举办春节联欢晚会、猜灯谜、闹元宵等活动。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知识说明如何看待年味变淡这一现象。